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革命史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1、中共五峰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时间:1927年3月。

    2、红四军剿灭湾潭孙俊峰团防千余人。1930年4月。

    3、中共五峰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游击大队等同时成立。时间:1930年5月1日。

    4、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成立。时间:1931年2月15日。

    5、五峰党员代表大会和苏维埃大会召开。时间:1931年2月23日。

    6、湘鄂边独立第二团在星岩坪枫竹园成立。时间:1931年3月。

    7、五峰、鹤峰、桑植、石门、长阳五县党的代表大会在采花乡长茂司刘家大屋召开,成立湘鄂边五县联县政府,选举产生了中共湘鄂边分特委。时间:1931年3、4月间。

    8、鄂西会战、常德会战中日本侵略军两次进犯五峰。在国共两党的组织领导下,五峰人民同日本侵略者在仁和坪、渔洋关等地展开殊死搏斗。动员民夫运输物资、抢救伤员、构筑工事近两百万人次。时间:1943年5月至12月。

    革命烈士数量:1500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大革命时期,党领导建立了五峰地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革命力量由农民发展到工人、士兵、青年学生和商人,推动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和影响下,五峰各族人民空前动员起来,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作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80000多人民,有31000多人投身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运动。中国工农红军在五峰纵横八年,五峰共建立县、区(市)、乡苏维埃政府65个,红色政权遍布城镇乡村,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五峰这片厚重的土地,土地革命时期,五峰仅壮烈牺牲的党员干部就达521名。

    “九一八”事变后,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国救亡运动,积极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作为鄂西会战重要重要军事运输线,五峰人民接续传递,百万人次抢运军事物资,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革命简史

     五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大革命时期,五峰已有多种形式的农民组织,如宋家河“捆柴会”、红渔坪“同心会”、蒿坪“大刀会”。白天下地种田,夜间集中训练,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猫子会”。1927年3月,枝江青年邓宗禹受中共湖北区委派遣,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驻五峰县指导员身份,到五峰从事革命活动;4月,中共五峰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邓任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中央直接策划下,贺龙、周逸群等革命先辈创立包括五峰在内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18日,红四军第二次东进途中,贺龙率领主力部队全歼五峰湾潭反动团防孙俊峰部千余人。1930年5月1日,中共湘鄂西前委书记贺龙等,在五峰镇城关书院主持召开群众大会,正式宣布中共五峰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游击大队等同时成立。1930年底,五峰、鹤峰、长阳苏区基本连成一片。

    1931年3月,在红二军团领导贺龙、邓中夏主持下,湘鄂边独立第二团在星岩坪枫竹园成立,五峰红渔坪人汪沛然任团长,成为保卫和巩固湘鄂边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1931年3、4月间,由周小康主持,在五峰县采花乡长茂司刘家大屋召开了五峰、鹤峰、桑植、石门、长阳五县党的代表大会。各县出席党代会的代表共100余人,选举产生了中共湘鄂边分特委,成立湘鄂边五县联县政府。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巩固了五峰在湘鄂边根据地的中心地位。此时,湘鄂西苏区逐渐发展成当时全国最大的6个苏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块建立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的发源地。

    抗日战争时期,五峰渔洋关作为战时军事重地,成为前线运送枪械、弹药、粮草的军运枢纽和保卫恩施以及陪都重庆的要塞。至1945年8月,五峰全县为抗战动员民夫近200万人次。1943年5月至12月,鄂西会战、常德会战中日本侵略军两次进犯五峰。在国共两党的组织领导下,五峰人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仁和坪一带的群众拿起猎枪向日军开火,数以千计的五峰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