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珲春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因其地邻俄朝,距离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政治中心海参崴较近,20 世纪初,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一些进步书刊,借助这条红色通道传播到珲春,再由珲春传入延边其他地区。1928年8月,珲春县立第一小学校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是我党在东北地区成立较早的党的基层组织之一。1930年10月,中共珲春县委成立。1935年3月,中共珲春县委被迫撤销。中共珲春县委在4年5个月的时间中,共发展党员531名。加强了县、区、村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为珲春抗日军民的领导核心。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珲春县委高举抗日救国大旗,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创建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抗日军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敌伪势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珲春老四团”(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四团)由朝、汉等民族组成的人民武装,一支打不垮、打不散的队伍。战斗在东满、吉东地区20余个县的广大地域,兵力最多时300余人。至1941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警卫旅、第二、第三方面军集中到南野营的战士仅88人(珲春老四团剩余人数不详)。
在艰苦卓绝抗战岁月里,珲春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抗日英雄。为掩护战友突围,肠子被打出来仍坚持战斗直至英勇牺牲的十三烈士之一吴彬;率部在哈尔巴岭颠覆日军战车,震惊了日本关东大本营的龙虎小将周树东;骁勇善战、威震敌胆的东满地区抗日联军著名将领侯国忠;面对敌人追捕,纵身跳崖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女战士黄贞信、安瑞芝;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要求敌人用刺刀将自己刺死,节约一颗子弹去打日本鬼子的少年英雄全基玉……在长达14年艰苦的抗战岁月里,珲春各族儿女满怀着对党的忠诚,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不畏强暴、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永世传颂的壮丽篇章,有记载的抗日英烈377人。
革命简史
珲春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因其地邻俄朝,距离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政治中心海参崴较近,20 世纪初,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一些进步书刊,借助这条红色通道传播到珲春,再由珲春传入延边其他地区。东北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珲春构筑坚固要塞,修筑军事机场,并屯重兵据守,使这里成为东满地区最为艰苦的抗战区域之一。
1928年8月,北京香山慈幼院来珲任教的共产党员曹振家、刘景云、白泉泰,在县一小建立了珲春第一个党支部,书记曹振家。这也是我党在东北地区成立较早的党的基层组织之一。1930年10月,成立中共珲春县委,刘建章任第一任珲春县委书记。县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通信处、秘书处等部门,下辖铁区、钢区、金区、城区4个区委,全县有中共党员110名。县委成立后,除组织发动群众发展壮大党组织之外,还成立了反满抗日群众组织农协会、反日会、共青团、妇女会、互助会等。县委领导全县各族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对敌斗争。
1932年1月,县委建立起一支15人组成的抗日武装—大荒沟别动队直至到抗联一路军第四团,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2年之后,县委领导人民群众建立起以大荒沟、烟筒砬子两个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设立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展开了血洒疆土的斗争。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引起日伪统治者的恐慌,日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封锁。并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反动组织,人数高达35000人。先后出动2万军警对珲春地区进行50余次“讨伐”,使大荒沟和烟筒砬子根据地越来越小,由5000余人减到300余人。中共珲春县委及四团转移到更加偏僻的汪清县金仓、火烧铺一带。
1935年3月,撤销中共珲春县委,设立珲春特别支部。1936年1月,包括支部书记朴昌周在内的40余名党员和群众被日伪军逮捕,珲春党组织停止活动。此后,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二军,珲春游击队仍为四团,跟随二军向北满转移。1940年被迫撤入苏联休整,编为教导旅。
抗日战争后期,为配合苏联红军远东作战计划,东北教导旅战士率领侦查小分队潜入珲春中苏边境,特别是对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堡垒进行秘密侦察和破坏活动,为协助苏军出兵珲春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1945年8月13日,珲春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