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革命史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名称1:改编马骏父子武装为丹巴番民独立团时间:1935年11月

    名称2:扩建丹巴番民独立团为丹巴藏民独立师时间:1935年12月

    名称3:丹巴藏民独立师纳入大金川军区建制授予“大金川区红军独立师第二师”番号时间:1936年3月

    名称4:建立丹巴革命根据地时间:1935年10月

    名称5:红三十一师驻防丹巴时间:1936年3月

    名称6:强渡大渡河时间:1935年6月14日

    名称7:建立巴底乡苏维埃政府时间:1935年10月

    名称8:巴底黄金寺战斗时间:1936年2月

    名称9:朱德总司令到丹巴时间:1936年6月

    名称10:巴底南街战斗时间:1935年10月

    名称11:攻围顶锅山、五里桥(泥冲沟)伏击战时间:1936年1月

    名称12:独狼沟战斗时间:1936年2月

    名称13:陈家磨房战斗时间:1936年2月

    名称14:红军大学搬迁至丹巴大桑时间:1936年2月

    名称15:翻越党岭雪山(长征时红军翻越的最高雪山)时间:1936年2月

    革命烈士数量:31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建立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藏族红军武装---丹巴藏民独立师,翻越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最高雪山---党岭山。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的建立、革命真理的传播,点燃了丹巴劳苦大众的希望之灯,觉悟了得丹巴各族儿女竭尽全力支援红军,2000多名优秀丹巴儿女参加了红军,仅巴底、巴旺、聂呷等9个地方筹集军粮和柴草183万余斤,畜生5000余头(只、匹)、衣物3000余件(双),为红军运输物资、抬治伤员、当向导和翻译的有500余人次。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丹巴大地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留下了革命先驱无数光辉的足迹,形成了众多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址遗迹,铭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和丹巴各族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激励全县人民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最好营养剂。

    革命简史

    红军于1935年6月、10月两次来到丹巴,1935年6月在丹巴县藏民马骏的向导下,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沿小金而下,经太平桥、喇嘛寺、半扇门、岳扎突破长沙坝防线,占领三岔河及对面的日坡山。因通往县城的唯一通道--甲楚桥有敌人重兵防守,于是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制作了木筏和皮船从梭坡莫洛村镇布寺渡口强渡大渡河,在渡河过程中遭到来自白呷山、蒲角顶、格宗敌人的三面夹击。10余名红军战士牺牲,渡河未果。1935年10月红军南下经过巴底南街战斗等战斗攻占丹巴,在丹巴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共丹巴县委和7个区委,建立了丹巴县苏维埃政权和54个区级、乡村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11月将马骏父子武装力量改编为丹巴番民独立团,12月扩建为丹巴藏民独立师(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藏民红军武装),将师部设立在聂呷乡喀咔二村。1936年1月11日,国民党五十三师主力三一三团,突然向驻守在大炮山一线的红军发起进攻,12日攻占牦牛村,13日又占领小牦牛村,红军被迫撤至铜炉房一带。董振堂速率二十三团的两个营和四十三团的两个连到达铜炉房。14日夜,红军一个连袭击小牦牛成功,国民党退守顶锅山,与红军对峙。18日,红军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向顶锅山发起猛攻,由于地形,战斗两天未能攻克。21日,国民党以两个营的兵力迂回顶锅山制高点,红军组织三个连兵力于敌人激战数小时,后增派两个连,一举击溃敌军。23日,李抱冰增派刘团到达牦牛,红军退守铜炉房时,刘团随后尾追。红军退至五里桥,即以一部隐蔽于泥冲沟设伏,另一部分佯装败退诱敌,待刘部进入伏圈,突然杀出,击溃敌军。

    1936年2月,将红军大学迁至丹巴县大桑,600多名学员,随大部队撤退西进康北时在丹巴大桑继续学习,于3月初完成学业,并举行毕业典礼。同月分别在巴底黄金寺、陈家磨房、独狼沟等地于敌人开展战斗。并翻越长征史上最高雪山党岭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