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于1935年6月、10月两次来到丹巴,1935年6月在丹巴县藏民马骏的向导下,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沿小金而下,经太平桥、喇嘛寺、半扇门、岳扎突破长沙坝防线,占领三岔河及对面的日坡山。因通往县城的唯一通道--甲楚桥有敌人重兵防守,于是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制作了木筏和皮船从梭坡莫洛村镇布寺渡口强渡大渡河,在渡河过程中遭到来自白呷山、蒲角顶、格宗敌人的三面夹击。10余名红军战士牺牲,渡河未果。1935年10月红军南下经过巴底南街战斗等战斗攻占丹巴,在丹巴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共丹巴县委和7个区委,建立了丹巴县苏维埃政权和54个区级、乡村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11月将马骏父子武装力量改编为丹巴番民独立团,12月扩建为丹巴藏民独立师(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藏民红军武装),将师部设立在聂呷乡喀咔二村。1936年1月11日,国民党五十三师主力三一三团,突然向驻守在大炮山一线的红军发起进攻,12日攻占牦牛村,13日又占领小牦牛村,红军被迫撤至铜炉房一带。董振堂速率二十三团的两个营和四十三团的两个连到达铜炉房。14日夜,红军一个连袭击小牦牛成功,国民党退守顶锅山,与红军对峙。18日,红军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向顶锅山发起猛攻,由于地形,战斗两天未能攻克。21日,国民党以两个营的兵力迂回顶锅山制高点,红军组织三个连兵力于敌人激战数小时,后增派两个连,一举击溃敌军。23日,李抱冰增派刘团到达牦牛,红军退守铜炉房时,刘团随后尾追。红军退至五里桥,即以一部隐蔽于泥冲沟设伏,另一部分佯装败退诱敌,待刘部进入伏圈,突然杀出,击溃敌军。
1936年2月,将红军大学迁至丹巴县大桑,600多名学员,随大部队撤退西进康北时在丹巴大桑继续学习,于3月初完成学业,并举行毕业典礼。同月分别在巴底黄金寺、陈家磨房、独狼沟等地于敌人开展战斗。并翻越长征史上最高雪山党岭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