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1:安塞县洛河川(今属甘泉县)群众600多人在中共领导下抗粮、抗款。
时间:1928年6月
名称2:陕北特委在指示中明确提出了“五抗”(抗粮、抗款、抗捐、抗税、抗债)“三要”(要吃饭、要土地、要自由)的斗争口号。
时间:1929年
名称3:召开中国共产党在安塞县的第一次会议。会上冯世光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安塞县支部干事会(1929.7~1935.6)。
时间: 1929年7 月
名称3:在化子坪、杨家园则、谭家营一带首先发展了农民党员,并建立了临时党支部。
时间:1929年
名称4:延安地区境内党组织均遭破坏。中国共产党安塞县支部干事会被迫停止一切活动,自行解散。
时间:1930年10月
名称5:安塞县越来越多的进步学生和群众被吸引到党组织中来,更多的学生和群众被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茶坊、高桥、龚圪堵、刘家老庄、张家坪小学成立了党小组和临时党支部。
时间:1930年春
名称6: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红军之友社”,成员有李华堂(后名王华)、冯向征、康从周、王守仁等学生。
时间:1930年秋
名称7:陕甘边特委决定恢复中国共产党安塞县支部干事会,任命康全民为中国共产党安塞县支部干事会书记,同时任命宋瑞林为组织干事、惠长恩为宣传干事,并增加白焕章为委员。中国共产党安塞县支部干事会归陕甘边特委的领导。
时间:1932年冬
名称8:在党的秘密策划、领导和发动下,安塞县南部洛河川(现属甘泉县)的数千名受灾的穷苦农民,手拿棍棒、扁担、铁铣、镢头等,簇拥着当地开明绅士李朝义、白恩聪和乡约聂发富等人,浩浩荡荡地经过楼坪川、高桥川、县南川向安塞县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新
乐寨进发,再一次掀起反暴政、抗捐的农民运动风暴。
时间:1932年5月
名称9:打倒大土豪、大恶霸郭超伦家族的斗争,是安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运动,震惊全县。
时间:1934年春
名称10:成立了安塞区赤小部和安塞区保卫队。
时间:1934年
名称11:在安塞县南部洛上川的安家坪,建立了安塞县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组织——安塞县革命委员会(1934.7~1935.6)。
时间:1934年7月
名称12:在安塞县北部团庄河成立了中共安定县安塞区委员会(1934.7~1935.3),隶属中共安定县委领导。同时,在团庄河还成立了安定县安塞区苏维埃政府。
时间:1934年7月
名称13:在安塞县南部的洛上川组建了赤卫军和少先队。
时间:1934年8月
名称14:安塞县苏维埃政府在洛河川刘老庄成立,王聚德为主席,张良才为副主席。
时间:1934年10月
名称15:陕甘游击队安塞四支队大部分编入红二十六军三团。
时间:1934年12月
名称16:在安塞县境内延河以西和安定县南部待解放地区成立了子长县西革命委员会(1935.5~1935.8)
时间:1935年5月
名称17:在白庙岔将红军陕北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
时间:1935年1月30日
名称18:中共陕北特委在安塞县坪桥白庙岔召开了陕北省第一次全体工农兵代表大会
时间:1935年1月29日
名称19:攻克新乐寨,活捉正在接交手续的新、旧两任国民党县长閵宏康、杨任芝。并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原任县长杨任芝、民团团总郭超凡、恶霸郭超伦,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及其反动势力在安塞的统治。
时间:1935年4月
名称20:安塞县苏维埃政府在高桥成立赤卫军,王聚德兼任总指挥,此后各区相应成立了赤卫军、少先队,乡村成立了农民自卫军,隶属赤少部领导。
时间:1935年6月17日
名称21:攻克李家塌寨子,安塞县全境解放。
时间:1935年6月22日
名称22:中共安塞县工作委员会(1935.6~1935.11)在段庄成立,书记郭东升。
时间:1935年6月
名称23: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下,安塞县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安塞县苏维埃政府(1935.6~1937.9),驻地段庄
时间:1935年6月底
名称24:安塞北部子长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5.6~1937.9),在安塞县白庙岔召开子长县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1935年6月
名称25:中共陕甘省委派徐锡麟到安塞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侯沟门,组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安塞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经过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安塞县第一届委员会(1935.11~1939.7)
时间:1935年11月
名称26:王丕秀等人在安塞岔路川组建了一支小组游击队。
名称27:设立优待红军委员会,负责组织各区、各乡为红军家属代耕、代收,解决他们吃粮及烧柴等生活困难。
时间:1935年6月
名称28:安塞一区、二区游击队合编为安塞游击队,队长刘海步,教导员黄克祥。
时间:1935年7月
名称29:陕甘游击队五支队所余50人与安塞游击队合并,称安塞一支队,队长方子厚,政委龚逢春
时间:1935年7月下旬
名称30:一个叫张木匠的人组建了一支小组游击队。
时间:1935年8月,名称31:安塞县成立战勤支前指挥部,县工委书记郭东升任总指挥。
时间:1935年9月
名称32:建立了陕甘游击队安塞十一支队。
时间:1935年10月
名称33:将杏子川、北川小组游击队合编为安塞独立营。
时间:1935年10月
名称34:岔路川游击队和张木匠组建游击队合并,称“北路支队”,队长张志明、副队长苏兰方、特派员拓炳亮,下设两个中队,中队长李生旺、曹士英(后叛变)。
时间:1935年11月
名称35:安塞县县委县政府派高桥区委书郭东升等人到东北军驻防的地方宣传党的统战方针。
时间:1936年
名称36:黄罗斌将北路支队改编为“陕北游击队7支队”
时间:1936年春
名称37:8支队和7支队编入陕北省军事独立营,营长陈世恩,副营长张志明。
时间:1936年8月
名称38: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将子长县的原安塞县部分与安塞县南部合并,安塞县和安定县区域按民国时期县界区划,原安塞南部中共安塞县委员会与中共子长县委部分成员,组成新的中国共产党安塞县委员会,隶属陕甘宁边区党委领导。统一后的中共安塞县第一届委员会由书记白清江、副书记曹九德、秘书曹文章、组织部长宋炳祥、宣传部长高再增、军事部长常占斌组成。统一后的安塞县委员会下辖一区新乐区、二区高桥、三区招安、四区龙安、五区蔡阳坪、六区化子坪、七区寺湾7个区委41个乡党支部。与此同时,安塞县苏维埃政府改为安塞县政府,安塞县人民政府下设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粮食科、司法处等工作机构,下辖一区新乐区、二区高桥、三区招安、四区龙安、五区蔡阳坪、六区化坪区、七区寺湾7个区公署41个乡政府。
时间:1937年9月12日
名称39:中国共产党安塞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李家塌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安塞县第二届委员(1939.7~1949.5)。
时间:1939年7月
名称40:安塞县成立夜校17所,组织识字组337个。
时间:1937年8月
名称41:将安塞县赤卫队一、二、三大队改组为抗日自卫军大队,隶属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领导,大队长汤加斌。
时间:1937年 9月
名称42:安塞独立营一部分编入八路军部队,其余编入安塞县武装大队直属队。
时间:1937年9月
名称43:安塞县妇女救国会改称安塞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首任主席白金花。
时间:1937年9月
名称44:安塞县警卫队成立,队长申仲秀。
时间:1938年2月
名称45:陕甘宁边区少年先锋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安塞县马家沟召开。
时间:1938年5月21日
名称46:安塞难民纺织厂建厂
时间:1938年秋
名称47:安塞县武装大队编入陕北独立第八营。
时间:1938年10月
名称48:中共中央派吴玉章等人来安塞检查教育工作,发放宣传资料,并在高桥召开学习模范表彰会。
时间:1938年10月
名称49: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安塞县徐家沟召开,毛泽东到会,并作了报告,提出“提高自己、帮助别人”的号召。
时间:1938年11月13日至12月17日
名称50:边区保健药社在安塞县冯家营成立。
时间:1939年7月
名称51:安塞县唯一的手工业厂家枣湾纺织厂正式开工,厂长张瑞昌,后为王印、胡德元。
时间:1939年冬季
名称52:安塞成立了真武洞保健药社
时间:1940年
名称53:安塞县西河口乡樊彦旺和樊彦明学习延安南区举办商业合作社的经验,创办了西河口合作社。
时间:1940年
名称54:安塞县在乡村组织5-7人的妇纺小组。
时间:1940年
名称55: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自下而上的“三三制”民主选举工作。
时间:1940年3月
名称56: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砖窑湾沟曹渠成立了造纸厂,逐步解决了边区的用纸困难。
时间:1940年秋
名称57:陕甘宁边区开始禁止使用法币,安塞县率先执行
时间:1941年2月
名称58:安塞县第二届参议会在徐家沟边区礼堂召开了安塞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到会议员71人(正式议员69人),会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建设安塞的施政纲领,选举产生了参议会议长。
时间:1941年10月
名称59:安塞县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徐家沟召开,到会议员71人(正式议员69人);各地机关学校代表和群众旁听者200余人,年仅24岁的华北大学毕业生邵清华(女)当选为安塞县县长,这是陕甘宁边区的首任女县长。
时间:1941年10月
名称60:安塞县成立了整风学习委员会,县委书记李望淮任学委会主任,组织全县干部进行3个月的整风文件学习,为全县开展整风运动作了重要的准备。1942年9月25至27日,安塞县学习委员会,组织各单位、各学习小组总结第一阶段学风学习,并组织检讨。
时间:1942年春
名称61:中共安塞县委召开常委会,讨论半年来的政府工作,深感政府过去对“三三制”规定执行不够,二届参议会议员有80%为共产党员。这次安塞县委向县参议员常驻委员会,提出13位共产党参议员呈请辞职的名单。同样,安塞县政府行政委员会也不符合“三三制”规定,也决定9个行政委员会会员中只准有三个共产党员。
时间:1942年 4月
名称62:安塞县民众教育馆成立,负责社会教育及失学民众的补习。
时间:1942年4月
名称63:县委、县政府组织发动各界人士慰问了高沟口军委疗养院的全体荣誉战士。
时间:1942年7月
名称64:安塞人民春节闹秧歌时,脱去了“古代军服”,穿着最本质的边区人民的衣服,唱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秧歌词。当年安塞人民春节闹秧歌时,就有了妇女们参加的秧歌队伍。此后,女子秧歌队伍成了安塞秧歌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扩展到了整个边区。
时间:1943年
名称65:安塞县开始实行精兵简政,所有党、政、军自县至乡的干部,均统一由县委调整分配。安塞县将县政府一科、三科合并为一科;群众团体将青年救国会、妇女联合会合并为“抗敌救国联合会”。在“降职使用加强下层”的口号下,不但许多由县上分配到区上的干部,能愉快的接受与服从组织分配,而且下决心要做好工作,当时任政府第一科长惠富荣同志,愿到区上作区长,且有做好工作的信心。安塞县对机关人员进行了精简,全县精减干部30名,都充实到生产第一线。
时间:1943年2月名称66:创办了安塞县解放后的第一所女子小学,安塞县县长邵清华兼任校长,
时间:1943年3月
名称67:安塞县展开大规模整风运动,按照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总历时10个月。
时间:1943年5月开始至1944年3月
名称68: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安塞县陈德发被选为特级劳动英雄,奖励边币3万元;杨朝臣被选为甲级英雄,奖励边币2万元;樊彦旺选为乙级英雄,奖励边币1万元。边区政府根据张万库的成绩,授于他“边区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将亲自写的“刻苦之家”的一面锦旗,一把锄头,一把镢头和一页铧送给他。大会给每个代表赠送了中共中央领导题词、奖状、衣服等。安塞县马家沟村被边区政府树为劳动生产的榜样,号召全边区各行各业学习。
时间:1943年11月
名称69:由县联社投资,成立了安延蒲剧团,团长孙玉文,演员40余人。
时间:1944年
名称:第一个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社——苗店子合作社成立
时间:1944年3月1日
名称70:小学教员贺吉祥同志,根据安塞县的实际情况,发明节省纸墨办法。该办法是把干黄土疙瘩搓碎,倒入一定量的清米汤中(做干饭时撇出来的),和起即可顶墨汁用,这样写在纸上,晒干以后,把泥掃去,那张纸还仍然可用。经检验写出来的字很清楚,既可以写大字,也可以写小字,而且不透纸,每天写一次,一张纸最多可以用半个月。这一办法既俭省了纸张,又解决了墨缺少的困难,既促进了安塞县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对安塞教育的发展居功至伟。
时间:1944年4月
名称71:张思德在安塞县楼坪乡石峡峪烧木炭时英勇牺牲。
时间:194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