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植苏区的开辟
(1928.02—04)
南昌起义在潮汕失败后,1927年底,贺龙和周逸群等按照党中央的批示,前往湘鄂西创建革命根据地。
(一)桑植起义和中共桑植县委、桑植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928年2月28日,贺龙、周逸群等来到贺龙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
3月下旬,湘西北特委主持,建立中共桑植县委,县委书记李良耀。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政府主席李良耀(兼)。
(二)工农革命军的建立
1928年3月30日,经过湘西北特委一个月的发动和组织,拉起一支3000人的队伍。各路武装洪家关聚义,成立工农革命军。下辖1个师2个团和4个大队6个支队。贺龙任军长,贺锦斋任师长,周逸群任特委书记。
(三)桑植起义
1928年4月2日,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一举攻占桑植县城。桑植县委和县苏维埃进驻县城。
二、湘鄂边苏区时期桑植的革命斗争
(1928.04—1929.12)
(一)工农革命军转移湘鄂边
工农革命军占领县城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大为震惊。1928年4月初,趁我军立足未稳,调遣第43军龙毓仁旅、独立19师陈渠珍部,向桑植县城和洪家关发起进攻,县城、洪家关相继失守。革命军退至白果垭、白龙泉、金藏、罗峪、红土坪一带。
1929年1月,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建立鹤峰中心县委、苏维埃政府。
(二)罗峪整编
工农革命军三起三落。1928年7月,罗峪整编。建立湘西前委,前委书记贺龙。工农革命军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亦称红四军)。整编期间,湘西特委先后派出特委委员张一鸣、临澧县委书记汪毅夫、慈利县委书记邓清侠到红四军任职。
(三)红四军转战湘鄂边
1928年7月,罗峪整编后,葫芦壳一役,歼敌150人,活捉敌参谋长张策,缴获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红四军东下石门,配合澧县攻打团防,返回时遭国民党第14军李云杰部袭击,军参谋长黄鳌牺牲。泥沙镇之役,师长贺锦斋牺牲。
(四)堰垭整编
1928年11月,石门失利后,红四军仅剩91人,70余枪,被困深山。贺英为红军送来一批棉花、布匹和银元,以渡难关。红四军在堰垭整编10天,处理了滕树云、朱炳章阴谋拖枪投敌事件,增补董朗为前委委员。
(五)湘鄂边时期的反围剿斗争
1929年5月,红四军进军鹤峰、咸丰,收编乌阳关、黑洞神兵,部队增至1500人。部队南下,夺取桑植、慈利、大庸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著名战斗有庄耳坪战斗,奇袭仓关峪,南岔、赤溪河大捷。部队发展到4000余众。1929年6月,中共桑植县第二届委员会,根据中共“六大”会议决议,作出基层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决议。根据地发展到桑鹤两县,且较为巩固,成功地实现了党中央割据湘鄂边的意图。
三、 湘鄂西苏区时期桑植的革命斗争
(1930.01—1933.12)
(一)武装力量发展壮大。这一时期,地方武装已经建立起桑植独立团、桑植游击大队、贺英游击队、桑植游击梯队、湘鄂边游击队,共计3000余人枪。
(二)苏区军民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2月,红四军奉中央指示,东下洪湖,与红六军会合,组成红二军团。主力红军离开湘鄂边后,敌人乘机对苏区多次发动“围剿”。桑植军民为保卫苏区,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2月至12月,多次挫败周燮卿、朱疤子、刘子维、向英武、向凤翔、陈策勋、罗文杰等部的围剿。著名战斗有三保白竹坪、红花岭伏击战。
(三)苏区肃反和军民的艰苦斗争
1931年12 月,因立三路线排斥本地干部,特别是旧营垒中投奔革命的地方干部,游击队长谷德桃等被杀害。1932年6月,因王明左倾错误引发的“乌门事件”,联县县委书记杨英、少共县委书记李少栋等多人被杀,致湘鄂边特委、联县苏区丧失。
1933年6月,师长王炳南、团长李成蹊以“改组派”被杀。
(四)红二军团返回湘鄂边,苏区恢复和扩大。
1932年8月,桑植县委第四届委员会建立。1933年12月大村会议中止“肃反”。
四、湘鄂川黔苏区时期桑植的革命斗争
(1933.12—1935.12)
(一)1933年12月底,中央分局咸丰大村会议,开始红三军开创湘鄂川黔苏区的新时期。
(二)红二、六军团会师
1934年10月,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与红六军团在黔东木黄会师。
(三)十万坪大捷。1934年11月,为策应红一方面军,迅速发起湘西攻势,粉碎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剿”,取得永顺十万坪大捷。
(四)陈家河大捷 。1935年4月,粉碎国民党纵队司令陈耀汉58师、172旅、174旅的围剿,取得陈家河、桃子溪大捷。
(五)红二、六军团刘家坪开始长征,红十八师掩护红军主力长征。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刘家坪出发长征。红十八师留驻湘鄂边,牵制敌人。1935年12月15日,红十八师在贵州江口,与红二、六军团主力军会合,奔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