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革命史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名称1:湘西北特委来到洪家关        时间:1928.02.28

    名称2:工农革命军成立              时间:1928.03.30

    名称3:桑植起义                    时间:1928.04.02  

    名称4:工农革命军洪家关之战失县城  时间:1928.04  

    名称5:苦竹坪战斗周逸群失散去洪湖  时间:1928.04.15

    名称6:罗峪整编                    时间:1928.07  

    名称7:石门之役黄鳌、贺锦斋牺牲    时间:1928.09.15

    名称8:堰垭整编                    时间:1928.11  

    名称9:湘鄂边苏区建立              时间:1929.02  

    名称10:县委关于加强基层苏维埃建设

            和土地革命的决议           时间:1929.06   

    名称11:南岔赤溪河大捷             时间:1929.07  

    名称12:湘鄂西苏区形成             时间:1930.02  

    名称13:苏区肃反                   时间:1932.02  

    名称14:湘鄂川黔苏区形成           时间:1934.01  

    名称15:十万坪大捷                 时间:1934.10  

    名称16:陈家河大捷                 时间:1935.04  

    名称17:红二、六军团刘家坪出发长征 时间:1935.11.19

    名称18:红十八师掩护红军主力长征   时间:1935.11.19

    革命烈士数量:2162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一、为苏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1928年至1935年,党和军队在我县领导各族人民经历八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使革命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党的组织、红军和地方武装、各级苏维埃政权及工农青妇儿童组织都有很大发展。据现有调查材料统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我县建立5届县委和县苏维埃政权。县以上的中心县委、中心县苏维埃政权、湘鄂边特委、湘鄂边联县苏维埃政府、湘西特委、湘西北特委、湘西北分特委7个。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湘鄂川黔省委4次在桑植进驻或活动。15个区委、64个乡党支部(党部)和区乡苏维埃政权建立,发展党员(不包括红军中的党员)538人。

    为全国各地掀起的武装斗争给予了有力的配合

         桑植起义后,湘赣边地区战云密布,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井冈山的围剿。湘鄂西前委响应中共湖南省委策应的指令,率领红四军进军石门、仙阳、淞滋,支援南乡暴动,割据太浮山,巩固湘西暴动。游击长阳,攻克县城,歼灭五峰孙俊美团防。这些斗争,严重威胁了湖南反动政府的统治,牵制一部分敌军于湘西地区,对湘东地区的红军斗争和平江起义是一个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同时,为1930年间形成的湘赣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互为呼应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1934年1月,贺龙和任弼时领导下,红军先后转战湘鄂边、湘鄂川黔广大地区,进驻我县2次。地方革命武装也有很大的发展,建立过桑植模范师3个独立团,2个边防游击司令部和大小规模的游击队、赤卫队数十支。红军主力与地方革命武装,反国民党六路围剿,与敌人进行了上百次浴血奋战,击溃和歼灭了敌正规军和反动武装近30万之众,抗击和牵制了十数倍于我之敌。完成策应红一方面军长征的任务。

    在党的领导和红军的有力支持下,根据地和游击区发展到占全县总面积的90%左右,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左右,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管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80%。

    为党的统一战线的开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桑植起义之前,桑植县各派武装林立,相互戒备。通过贺龙、周逸群艰苦细致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求“各自退下子弹,不要再自家人打自家人了,归集到工农革命军中来”。前委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在“团结、改造旧军队”和 神兵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28年桑植起义争取到地方“旧军队”1000余人,争取到乌阳关、黑洞神兵700余人。1934年争取黔东神兵1000余人。前委根据“旧军队”和“神兵”的具体情况,或将其招进来,纳入红军主力队伍;或渗入党的骨干,孤立上层,争取中层,团结下层,进而改编为正规红军;或对反动透顶的“神兵”予以坚决打击。贺龙1928年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我们对神兵必须采取分化政策,吸取其下层觉悟群众,成为党的群众”。觉悟了的“神兵”在参加红军后,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神勇威风,斩关夺隘,所向披靡,成为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骨干力量。

    四、桑植苏区军民在武装斗争中的业绩永存

    党领导我县各族人民冲破几千年的反动统治,摧毁了压迫和剥削人民的反动政权。各族人民破天荒的第一次当家做主,为建立和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而战。据初步统计,全县各族人民投身革命的总人数近2万人,其中参加红军的约5000人,赤卫队人员15000人,有12000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我县领导和从事过革命斗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政高级干部、军队的高级将领和地方党政军骨干有贺龙、周逸群、任弼时、关向应、箫克、王震、夏曦、李良耀、卢冬生、贺锦斋、贺炳南、黄鳌、董朗、贺桂如、贺英、廖汉生、汤伏林、朱绍田、钟炳然、谷志标、谷佑箴、蹇先任、向国登、陈绍清等。他们无论是早已英勇献身长眠于湘鄂西的土地上,还是在以后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不幸牺牲和逝世,都永远为桑植的各族人民敬仰怀念。

    革命简史

    一、桑植苏区的开辟

        (1928.02—04)

    南昌起义在潮汕失败后,1927年底,贺龙和周逸群等按照党中央的批示,前往湘鄂西创建革命根据地。

    (一)桑植起义和中共桑植县委、桑植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928年2月28日,贺龙、周逸群等来到贺龙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

     3月下旬,湘西北特委主持,建立中共桑植县委,县委书记李良耀。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政府主席李良耀(兼)。

    (二)工农革命军的建立

    1928年3月30日,经过湘西北特委一个月的发动和组织,拉起一支3000人的队伍。各路武装洪家关聚义,成立工农革命军。下辖1个师2个团和4个大队6个支队。贺龙任军长,贺锦斋任师长,周逸群任特委书记。

    (三)桑植起义

    1928年4月2日,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一举攻占桑植县城。桑植县委和县苏维埃进驻县城。

    二、湘鄂边苏区时期桑植的革命斗争

            (1928.04—1929.12)

    (一)工农革命军转移湘鄂边

    工农革命军占领县城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大为震惊。1928年4月初,趁我军立足未稳,调遣第43军龙毓仁旅、独立19师陈渠珍部,向桑植县城和洪家关发起进攻,县城、洪家关相继失守。革命军退至白果垭、白龙泉、金藏、罗峪、红土坪一带。

    1929年1月,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建立鹤峰中心县委、苏维埃政府。

    (二)罗峪整编

    工农革命军三起三落。1928年7月,罗峪整编。建立湘西前委,前委书记贺龙。工农革命军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亦称红四军)。整编期间,湘西特委先后派出特委委员张一鸣、临澧县委书记汪毅夫、慈利县委书记邓清侠到红四军任职。

    (三)红四军转战湘鄂边

    1928年7月,罗峪整编后,葫芦壳一役,歼敌150人,活捉敌参谋长张策,缴获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红四军东下石门,配合澧县攻打团防,返回时遭国民党第14军李云杰部袭击,军参谋长黄鳌牺牲。泥沙镇之役,师长贺锦斋牺牲。

    (四)堰垭整编

         1928年11月,石门失利后,红四军仅剩91人,70余枪,被困深山。贺英为红军送来一批棉花、布匹和银元,以渡难关。红四军在堰垭整编10天,处理了滕树云、朱炳章阴谋拖枪投敌事件,增补董朗为前委委员。

    (五)湘鄂边时期的反围剿斗争

    1929年5月,红四军进军鹤峰、咸丰,收编乌阳关、黑洞神兵,部队增至1500人。部队南下,夺取桑植、慈利、大庸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著名战斗有庄耳坪战斗,奇袭仓关峪,南岔、赤溪河大捷。部队发展到4000余众。1929年6月,中共桑植县第二届委员会,根据中共“六大”会议决议,作出基层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决议。根据地发展到桑鹤两县,且较为巩固,成功地实现了党中央割据湘鄂边的意图。

    三、 湘鄂西苏区时期桑植的革命斗争

             (1930.01—1933.12)

     (一)武装力量发展壮大。这一时期,地方武装已经建立起桑植独立团、桑植游击大队、贺英游击队、桑植游击梯队、湘鄂边游击队,共计3000余人枪。

    (二)苏区军民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2月,红四军奉中央指示,东下洪湖,与红六军会合,组成红二军团。主力红军离开湘鄂边后,敌人乘机对苏区多次发动“围剿”。桑植军民为保卫苏区,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2月至12月,多次挫败周燮卿、朱疤子、刘子维、向英武、向凤翔、陈策勋、罗文杰等部的围剿。著名战斗有三保白竹坪、红花岭伏击战。

    (三)苏区肃反和军民的艰苦斗争

    1931年12 月,因立三路线排斥本地干部,特别是旧营垒中投奔革命的地方干部,游击队长谷德桃等被杀害。1932年6月,因王明左倾错误引发的“乌门事件”,联县县委书记杨英、少共县委书记李少栋等多人被杀,致湘鄂边特委、联县苏区丧失。

     1933年6月,师长王炳南、团长李成蹊以“改组派”被杀。

    (四)红二军团返回湘鄂边,苏区恢复和扩大。

    1932年8月,桑植县委第四届委员会建立。1933年12月大村会议中止“肃反”。

     四、湘鄂川黔苏区时期桑植的革命斗争

             (1933.12—1935.12)

    (一)1933年12月底,中央分局咸丰大村会议,开始红三军开创湘鄂川黔苏区的新时期。

    (二)红二、六军团会师

         1934年10月,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与红六军团在黔东木黄会师。

    (三)十万坪大捷。1934年11月,为策应红一方面军,迅速发起湘西攻势,粉碎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剿”,取得永顺十万坪大捷。

    (四)陈家河大捷 。1935年4月,粉碎国民党纵队司令陈耀汉58师、172旅、174旅的围剿,取得陈家河、桃子溪大捷。

    (五)红二、六军团刘家坪开始长征,红十八师掩护红军主力长征。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刘家坪出发长征。红十八师留驻湘鄂边,牵制敌人。1935年12月15日,红十八师在贵州江口,与红二、六军团主力军会合,奔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