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春,都安县镇江乡青年农民韦仕林、韦仕祥俩兄弟以贩卖油帽作掩护,到东兰的革命中心、韦拔群的家乡—武篆乡,拜见了韦拔群。当韦拔群知道韦仕林、韦仕祥来自都安时,亲自接待了他们,并向他们介绍了当地农民打土豪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参加当地的革命斗争。就这样,韦仕林、韦仕祥参加当地农军,参与攻打当地土豪覃秉忠、覃秉芝、谭典章等的军事活动。
1923年9月,为了支持都安的农民革命,韦拔群派遣陈铭玖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到都安指导农民运动,作为韦拔群、陈伯民领导的右江农民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陈铭久来到古河后,又转辗到江洲乡达才小学,通过教师何文祥、唐雨田与韦仕林、韦仕祥1923年10月,陈铭久召集这些地方的骨干分子36人到中和村韦仕林家举行首次革命同盟宣誓会,并成立了西区劳农会(对内亦叫革命委员会)仕祥取得了联系,并住在韦仕林家,开展农民运动工作。
1925年秋,花联君在大化组建“公民自治会”,入会的有500多人,同时组建一支有100多人枪自卫队,矛头直指当地的土豪劣绅;同时,在镇江、古河一带,韦拔群从东兰派来陈铭玖、陈伯民、邓无畏、韩竹冬等在西区组建各级农民协会, 1926年春,又建立中和、古河、丹桂、伏内、九怀、达墨、江洲、发瑞等40多个乡、村农会。首批农会的建立,都是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下得到实现,为后来农民运动在全县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1926年夏初,陈铭玖在镇江乡中和村弄和屯覃海峰家组织来自镇江、丹桂、古河、永靖、九怀、江洲等乡40名农运骨干学员,开办了都安第一期农民运动讲习所。
首届农讲所结业后,陈伯民、邓无畏于同年冬从镇江转入都安县城,在安阳镇周氏宗祠(今旧文化馆)开办县城农讲所。1927年夏,县城农讲所刚结业,陈伯民、邓无畏便到拉烈活动,在拉烈的飞来观开办了农讲所。
1927年冬,由东兰党组织驻都安工作的陈铭玖、韩竹冬介绍,韦仕林加入了中共,成为都安第一个中共党员。
1929年,中共党组织在东兰、都安、河池三县交界的隆才村组建中共板升支部,都安第一个基层党组织诞生。
1929年11月底,韦拔群派黄大权(红军师参谋长)、黄宗到都安,指导都安苏维埃政府的筹建工作,十二月底在达墨乡(现江洲乡江洲村)召开各区、乡 农会、自卫队负责人会议,在黄大权、黄宗、陈铭玖的主持下选举产生都安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1月底,都安县苏维埃政府在都阳正式宣布成立,并将达墨苏维埃政府办事机构搬到都阳。
1930年2月,县赤卫营和西区部分区、乡赤卫队及东区农民赤卫团两千人,在陈伯民统一指挥下,分三路攻打都安县城。数天后,潜逃到那马县的王文瀚和韦还浦勾结和纠集了那马县民团司令陆东海带领那马民团数百人和都安县团队一千多人,兵分两路向都安县城的农民赤卫军进行反扑。
1930年2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武装夺回都安县城后,当局立即集中优势兵力,对县苏维埃政府进行围剿。3月29日,达墨保卫战打响。
就在国民党当局组织武装队伍对大化、达墨、江洲等苏区进行围剿期间,同时也派兵对板升、隆福、拉烈等苏区进行全面围剿,革命陷入低潮。
一九三三年七月。为恢复都安的革命斗争,中共右江下游党委委员梁乃武(张宪、思林人)化装算命先手到江洲、镇江一带活动,同隐蔽在此的革命骨干韦金殿、李山林等取得联系,并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了西区新同盟会组织,重建都阳、镇西等联络站。1933年12月,梁乃武在镇江九怀村吸收韦汉璜、韦世安入党;至1934年秋,又先后吸收了唐史生、黄海清、唐有禄、唐奇祥、唐奇明、唐奇珍等6名新党员,同年12月,建立了中共九怀支部,梁乃武兼任书记。1934年10月,由梁乃武、陈国团介绍,吸收韦金殿、韦贞祥入党,并于当月下旬组建中共镇西支部。
自镇西、九怀两个支部建立后,梁乃武在都安开展的建党工作进展迅速,从1935年秋到1938年冬的两年多时间里,就先后发展新党员20多名,新建了平治(1935、11,书记韦仕林)、中和(1936、3,书记韦华林)、下和(1936、11,书记唐有禄)等党支部,调整了九怀党支部,韦汉璜任书记。此外,1934年冬,中共思果中心县委书记陆浩仁和原东兰县红军连长谭志敏到都安东区,同原拉烈农讲所学员黄永固、李文(李孟武)以及潘雁宣、刘家坤等人取得联系,恢复都安东区的革命活动。不久,陆浩仁在大成(今青盛)建立了红河下游革命委员会。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暴发,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8月,中共中央通电并号召全国人民、军队、政府、党团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9月22日,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都安地方党组织树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一面组织全县人民起来反抗日军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