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革命史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名称1:兴和县打响绥东抗战第一枪  时间:1936年07月

    名称2:兴和县成立各界慰劳杀敌将士委员会  时间:1936 年11月18日

    名称3:兴和县成立中共丰兴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  时间: 1939年11月

    名称4:四道沟战斗  时间:1941年春

    名称5:第一个党小组建立  时间:1942年03月

    名称6:七大顷战斗  时间:1945年10月10日

    名称7:南脑包战斗  时间:1946年09月29日

    名称8:三角沟伏击战  时间:1947年05月30日

    名称9:南山游击战  时间:1947年08月

    名称10:猪头山围歼战  时间:1948年秋

    名称11:兴和县第一次解放  时间:1948年09月26日

    名称12:白脑包伏击战  时间:1948年11月19日

    名称13:黄榆洼围剿战  时间:1949年08月

    革命烈士数量:122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兴和县是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旗县之一。1922年中共党员胡一新在官屯堡(今张皋一带)十五坡村成立大(同 )丰(镇)反帝大同盟,后改为雁北反帝大同盟中心委员会。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刘澜涛同志到兴和县从事工作。组织进步人士俱乐部,开办游击训练班,编辑出版《兴和周报》,高举爱国大旗,奋力疾呼打倒列强,振兴中华,并协助守军在兴和县三报沟打响了“绥东抗战”第一枪,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爱国热情。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占华北大片土地,兴和很快陷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毛泽东主席十分关注兴和的抗日斗争,多次电告兴和及周边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1942年,中共晋察冀边区党组织派杨五海同志从河北曲阳来到兴和,在大青山南麓芦草沟村建立了兴和县第一个党小组。老区群众在党员的带领和号召下,搜集情报,购买、贮藏枪支弹药,征集衣物粮食,支援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天(镇)阳(高)怀(安)十三区在当年的八区大南山,即如今的张皋、白家营、店子、南湾以及三瑞里的40号行政村,城关镇大青山脚下的杏花沟、哈拉沟行政村一带创建红色游击根据地。高昆、苏文波等七名游击队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仅半年时间,人民武装发展壮大到一百多人。老区群众为保卫祖国,不畏坚险、不怕困难,英勇奋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和牺牲,许多优秀儿女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献给了这块土地。谱写了兴和革命老区风雨八载抗击日寇,奋战三年夺取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壮丽篇章。

    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刘澜涛同志到兴和县从事工作。组织进步人士俱乐部,开办游击训练班,编辑出版《兴和周报》,并协助守军在兴和县三报沟打响了“绥东抗战”第一枪,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1938年夏,八路军120师(李井泉)一个支队,配合山西省总动员会的四支队在敌后丰镇、兴和间积极活动,不断在山地扰击疲劳之敌。

    1940年3月,第120师独立第六支队(支队长刘华香、政治委员姜胜、胡一新)驻兴和。

    1942年3月,晋察冀边区党组织派杨五海从河北曲阳来到兴和,在大青山南麓的芦草沟村从事地下工作。他主动接近贫苦群众,秘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发展郝二旦、王占林为共产党员,并建立了兴和县第一个党小组。杨五海任党小组组长。是年,绥东工作团中部、南部分团离开兴和。

    1944年春,雁北地委多次派张盛、张益、杨生华等人人以当鼓匠、打短工为掩护,在张皋、大同夭、白家营白脑包等地进行侦察活动,了解敌人各据点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等情况,为迎接兴和的解放作了积极的准备。夏,晋察冀军区绥东武装工作队活动在韭菜沟、夭子沟一带,并多次袭击敌伪据点。

    1945年7月初,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平绥路以北开辟一块根据地”的指示,冀察区党委和军区、冀晋区党委和军区分别组建成立察北地分委办事处、察北骑兵支队和绥东分委办事处、绥东纵队、以开辟张北以西地区及绥东地区。

    1945年7月上旬,察北地分委书记苏克勤,办事处主任马秀山以及察北支队在察南分区副司令陈宗坤率领下,闯过敌人封锁线,越过平绥铁路,到达怀安县渡口堡,组织成立了怀(安)天(镇)兴(和)办事处,主任汪洋。不久,陈宗坤、苏克勤等率察北支队经马市口进入兴和县东南部高庙子一带。首次摧毁了当地伪政权,活动数日后即转入尚义县南部山区。

    1945年7月中旬,在尚义下纳岭村正式宣布成立察北地分委、办事处和察北骑兵支队。分委书记苏克勤,组织部长刘雪申,宣传部长李虎,办事处主任马秀山,支队长江文,政委苏克勤(兼),副政委邓曙明。下设三个办事处。即张(北)尚(义)办事处,主任吴一夫;兴(和)尚(义)办事处,主任李春林;尚(义)万(全)办事处,主任郑越。

    1945年7月20日左右,李春林带领兴尚办事处工作队,活动在兴和高庙子、尚义南槽碾一带。他们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捣毁日伪高庙子大乡,打开义仓放粮赈济贫困群众;烧毁高庙子公路大桥,切断了日伪兴和至柴沟堡的交通运输线。

    1945年7月下旬,绥东分委、办事处、绥东纵队从驻地灵邱县东河南出发,于28日开进丰镇县亮马台。随行人员有雁北地委副书记兼绥东分委书记陈一凡,分委组织部长张柱国,宣传部长安汝涛;绥东办事处负责人侯千之、任朴斋、雷宜之等,绥东纵队司令员刘苏,政委陈一凡(兼),副司令员范志辉,副政委葛振岳,参谋长吴靖宇,政治部主任王尧等。并在此组织成立了中共兴(和)丰(镇)县委和县政府,任命田林为县委书记,单振英为县长。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后,中共兴丰县委和县政府即撤销。

    1945年7月底,绥东纵队夜袭张皋镇,火烧大同夭伪乡公所,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1945年8月12日,八路军以归绥为中心的反攻作战全面展开,大举向平绥铁路进击,连续攻克陶林、武川、毕克齐、兴和等地。

    1945年8月13日,绥东纵队解放兴和,绥东分委、办事处等均设在兴和县城。

    1945年8月15日,冀晋军区电令绥东纵队迅速占领集宁,刘苏、陈一凡、范志辉等率三个连向集宁进军。葛振岳等留守兴和。

    1945年8月18日,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犯,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晋绥、晋察冀两大野战军集中5.3万余人,在贺龙、聂荣臻统一指挥下,于8月18日发起绥远战役。接着,消灭三水岭(三瑞里)张皋之国民党军,并收复兴和、尚义两座县城。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兴和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日本帝国主义、伪军、警察进行了百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牺牲烈士122名。现存革命遗址12处,建立纪念碑2座,基本形成了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党员和青年干部培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简史

    1922年中共党员胡一新在官屯堡(今张皋一带)十五坡村成立大(同 )丰(镇)反帝大同盟,后改为雁北反帝大同盟中心委员会。

    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刘澜涛同志到兴和县从事工作。组织进步人士俱乐部,开办游击训练班,编辑出版《兴和周报》,并协助守军在兴和县三报沟打响了“绥东抗战”第一枪。

    1938年夏,八路军120师(李井泉)一个支队,在敌后丰镇、兴和间积极活动,领导兴和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11月,中共绥东工委在丰镇东部兴和西部成立了中共丰(镇)兴(和)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委书记师学文,县长罗重群,组织部长曾则西,宣传部长杨文江,县委委员:师学文、罗重群曾则西、杨文江、杨宝山,开展各项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5月,建立丰兴县游击队,7月发展到40余人,活动在丰兴地区。冬,编入120师警备6团, 1947年10月重新组建,翌年9月补入部队。5月,丰东敌后根据地组建中共丰(镇)兴(和)县委。10月,日伪对绥东根据地实行分割围剿。中共丰兴县委、县人民政府转移到蛮汉山根据地坚持斗争,年底撤销。

    1941年春,大青山骑兵支队为了扩大游击战争活动范围,成立绥东工作团,全面开展绥东地区抗日游击斗争。绥东工作团由三个分团组成。其中中部分团由崔则温、梁劲秀负责,分别以贲红、平地泉等地为中心,向商都、兴和、集宁、丰镇等县发展。绥东工作团也称陶集商兴丰联区政府。兴和县的鄂卜平、山水岭、甘草忽洞、台基庙、段家村等地成为中部、南部分团的游击区。在张皋四道沟村,南部分团还消灭了“绥察反共挺进军”任登荣师残部,活提了自称师长的任登荣。绥东工作团的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1942年3月,晋察冀边区党组织派杨五海从河北曲阳来到兴和,建立了兴和县第一个党小组,杨五海任党小组组长。

    1943年2月,晋察冀边区敌工部派王元秋、杨占祥从河北曲阳来到兴和,在杨五海和党外人士王三元的帮助下,为抗日游击队筹集枪枝弹药,搜集敌人情报,配合部队消灭日伪。

    1944年春,雁北地委多次派张盛、张益、杨生华等人人以当鼓匠、打短工为掩护,在张皋、大同夭、白家营白脑包等地进行侦察活动,为迎接兴和的解放作了积极的准备。

    1945年6月,中共雁北地委派张盛等以吹鼓匠、割大烟为名,到兴和宣传党的抗日武装,侦察敌伪兵力部署,活动在张皋、大同夭、白脑包一带。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兴和人民欢呼雀跃。8月9日,晋察冀边区和晋绥边区党委从雁北地委党校抽组干部百余名,到绥东各地充实地方工作。

           1945年8月16日,中共兴和县委、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于雁北地委(五地委)。党组织不公开,县委称政治处,县委书记称政委。政治处政委张盛,县长杨庭智。全县暂设七个区委和区政府。同时,地方军事武装组织—兴和县大队正式组建成立。县大队政委由县委书记兼任。还组建成立了县武装委员会(简称武委会)为民兵组织的领导机构。群众团体组织亦建立起来,统属县抗日联合会领导。抗日联合会内设青年部、妇女部、农民部和工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