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中共党员胡一新在官屯堡(今张皋一带)十五坡村成立大(同 )丰(镇)反帝大同盟,后改为雁北反帝大同盟中心委员会。
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刘澜涛同志到兴和县从事工作。组织进步人士俱乐部,开办游击训练班,编辑出版《兴和周报》,并协助守军在兴和县三报沟打响了“绥东抗战”第一枪。
1938年夏,八路军120师(李井泉)一个支队,在敌后丰镇、兴和间积极活动,领导兴和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11月,中共绥东工委在丰镇东部兴和西部成立了中共丰(镇)兴(和)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委书记师学文,县长罗重群,组织部长曾则西,宣传部长杨文江,县委委员:师学文、罗重群曾则西、杨文江、杨宝山,开展各项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5月,建立丰兴县游击队,7月发展到40余人,活动在丰兴地区。冬,编入120师警备6团, 1947年10月重新组建,翌年9月补入部队。5月,丰东敌后根据地组建中共丰(镇)兴(和)县委。10月,日伪对绥东根据地实行分割围剿。中共丰兴县委、县人民政府转移到蛮汉山根据地坚持斗争,年底撤销。
1941年春,大青山骑兵支队为了扩大游击战争活动范围,成立绥东工作团,全面开展绥东地区抗日游击斗争。绥东工作团由三个分团组成。其中中部分团由崔则温、梁劲秀负责,分别以贲红、平地泉等地为中心,向商都、兴和、集宁、丰镇等县发展。绥东工作团也称陶集商兴丰联区政府。兴和县的鄂卜平、山水岭、甘草忽洞、台基庙、段家村等地成为中部、南部分团的游击区。在张皋四道沟村,南部分团还消灭了“绥察反共挺进军”任登荣师残部,活提了自称师长的任登荣。绥东工作团的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1942年3月,晋察冀边区党组织派杨五海从河北曲阳来到兴和,建立了兴和县第一个党小组,杨五海任党小组组长。
1943年2月,晋察冀边区敌工部派王元秋、杨占祥从河北曲阳来到兴和,在杨五海和党外人士王三元的帮助下,为抗日游击队筹集枪枝弹药,搜集敌人情报,配合部队消灭日伪。
1944年春,雁北地委多次派张盛、张益、杨生华等人人以当鼓匠、打短工为掩护,在张皋、大同夭、白家营白脑包等地进行侦察活动,为迎接兴和的解放作了积极的准备。
1945年6月,中共雁北地委派张盛等以吹鼓匠、割大烟为名,到兴和宣传党的抗日武装,侦察敌伪兵力部署,活动在张皋、大同夭、白脑包一带。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兴和人民欢呼雀跃。8月9日,晋察冀边区和晋绥边区党委从雁北地委党校抽组干部百余名,到绥东各地充实地方工作。
1945年8月16日,中共兴和县委、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于雁北地委(五地委)。党组织不公开,县委称政治处,县委书记称政委。政治处政委张盛,县长杨庭智。全县暂设七个区委和区政府。同时,地方军事武装组织—兴和县大队正式组建成立。县大队政委由县委书记兼任。还组建成立了县武装委员会(简称武委会)为民兵组织的领导机构。群众团体组织亦建立起来,统属县抗日联合会领导。抗日联合会内设青年部、妇女部、农民部和工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