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1938年3月,中共寿张(今台前县境内)工委成立。是月,中共刘楼党支部受中共直南特委刘晏春指示,成立台前境内第一支抗日游击队。打垮伪区长房延漠的区队,没收全部枪支。随即在范县、寿张交界的地带扩军,武装没收地主团枪支300余条,游击队发展到500人。
1939年7月,中共寿张县委员会成立。1939年8月1日,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县8个区先后成立抗日政权,鲁西区党委审时度势,在县境东部郑三里村(今台前吴坝镇)成立中共张秋县委抗日民主政府及地方武装,开辟了台前东境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占全县面积70%以上,征收公粮土地将近100%。
1939年2月底,寿张县各级党组织配合八路军创建抗日根据地。打顽军,歼灭国民党高树勋部第十三旅,共计1000余人;姜庄反击战,击溃日伪军;拔除张楼伪据点,缴获日军机枪十挺,毙敌40余人,俘虏400余人;汪庄阻击战,击毙日伪军32人;丁桥阻击战,击退伪军300余名;铲除地主武装“九团”,收缴“九团”全部枪支;1942年,突破日伪军“九二七”“铁壁合围”;1943年,粉碎日军“十十二”大“扫荡”。
至1944年12月全县解放,全县地方武装发展到3000人,先后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给日、伪、顽、会、匪以沉痛打击,坚持、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废除封建社会田赋制度,根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枪出枪”的全民抗战方针,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制。开展“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民生斗争运动,调动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占线。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规模空前的内战。台前境内一直未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是巩固解放区和支援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
1947年2月,冀鲁豫区党委,根据刘邓首长指示,黄河河防指挥部(后改称黄河司令部)于长刘村(后迁孙口村)成立。先后于孙口、十里井、张堂、林楼、毛河(后迁陈楼)兴建5处造船厂,建造了120只大船,同时组建2300多名水兵,编为5个大队河,1个独立营。
1947年6月23日,刘邓大军主力12.4万人,于6月30日强渡黄河。刘邓大军以孙口为中心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随后,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30万人在此转战。林彪、罗荣桓率领50万东北野战军从此向江南进军。7月17日,刘邓首长通令嘉奖黄河各渡口船工。刘邓大军渡黄河后,12000名台前儿女从孙口渡口出发,动用担架1200余副,大车200辆,牲畜400头,冒着枪林弹雨随军南征,足迹遍及苏、鲁、皖、豫四省,五十余县,行程近万里。
台前县自1932年开始有党组织活动以来,一直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8000名台前优秀儿女参军参战,其中500余人壮烈牺牲。全县革命遗址10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6处,纪念设施1处。
革命简史
1932年7月,省立寿张第八乡村师范学校第一届学生沙延孝受中共鲁西北党组织指示在八乡师学生中发展党员。1934年6月,中共寿张八乡师党支部成立。
1933年底,中共直南特委负责人刘晏春来到甘草堌堆村(今台前清水河乡),介绍王性钦、陈友福、王性聪三人入党,并成立中国共产党甘草堌堆党小组。1936年秋,成立中共甘草堌堆第一届党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台前境内建立的第一农村党支部。1937年春,上级党组织在甘草堌堆村建立情报站,主要任务是传递鲁西北特委和泰西特委的往返文件。1937年6月成立刘楼村党支部。1937年4月1日成立中共寿张东门支部。
1937年12月,寿张县抗日政府建立,同时先后成立抗日先锋队、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
1938年3月,中共寿张工作委员会成立,阎龙光任书记。着力开展党组织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红五月”建党活动,把党组织的发展由在知识分子中间开展转移到农村。全县近30个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300人。
1939年8月1日,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杨朴民为县长。1939年6月后,全县八个区相继成立抗日政权和武装区队。
1939年7月,中共寿张县委员会成立。县委和抗日政府及区委和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积极发展党组织,建立基层政权,组建地方武装,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等工作。
1946年6月,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夏,县区抗日民主政府改为民主政府。1948年,改为人民政府。
1947年6月--7月4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