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革命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1、 名称:邓小平动员讲话 时间:1930.03.05

    地点:靖西县湖润街

    2、 名称:红八军第一纵队围攻靖西县城 

    时间:1930.03.07至03.14

    3、名称: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成立 时间:1930.09

    4、名称: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三团成立 

    时间:1932.07

    5、名称:中越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时间:1933.05

    6、名称:抗日救国军第十八军成立 

    时间:1934.06

    7、名称:革命同盟会成立 

    时间:1941.02

    8、名称:中越边区抗日游击队成立 

    时间:1941.06

    9、名称:靖镇地区第一个农会组织成立 

    时间:1943.03

    10、名称:中共桂滇边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 

    时间:1944.02

    11、名称:中共靖镇支部成立 

    时间:1944.07

    革命烈士数量: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1928年,唐飞麒组织农民自卫军,在靖西的湖润、新兴、化峒、岳圩等地进行活动,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反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

    1929年,向都南路农军转移到靖西县湖润乡多吉、更村一带,秘密组织革命同盟会,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揭露国民党当局的黑暗统治,得到当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家自愿捐粮捐款和筹集武器供应革命队伍,还有一批青年加入了农军。多吉、更村一带成为天向农民赤卫军的后方基地之一。

    1938年至1949年,一些在大城市中学任教的共产党人,先后到靖西中学任教,他们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以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书,论述中国经过持久战一定能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坚定了学生抗战必胜信念。1938年11月“广西学生军”成立时,靖西中学在校学生就有33名报名参加。

    1932年7月,黄庆金在靖西县武平镇贡屯将赤卫军重新整编,改建为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三团,开赴中越边境的龙邦、安宁、那廪等地活动。组织同盟会,扩充武装力量,许多青年农民踊跃参加武装部队。1933年5月中越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黄庆金任主席。中越边区革命委员会派骨干深入边境山村发动群众,进一步打开局面。同年8月,又组建靖西南区青年会,在革命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靖西南部地区同盟会组织的活动和教育动员青年参加武装部队的工作。唤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同盟会组织和武装部队日益壮大。

    1933年—1935年间,滇黔桂边区党组织先后在靖西县境内的平巷村(魁圩乡)、连镜村(果乐乡)、安德街等地建立起地下交通联络站,各站都配置有负责人和交通员。中越边与滇黔桂边的地下革命活动与右江下游老区的联系得到保障。

        抗日战争期间,靖西人民不畏强暴,踊跃报名参军,抵抗日军的入侵,保卫自己的家园。从1937年至1945年,靖西征兵累计达16728人,其中列兵14444人,运输兵2284人,年征兵达2100人。1937年10月,靖西县果乐乡人庞汉祯(时任国军48军17师510旅旅长)率所部在上海抗战,壮烈殉国。1941年6月,共产党人谭统南在安宁成立中越边抗日游击队,规模达300人枪,在中越边和越南宝乐地区进行活动。1943年广西忠义勇抗日大队300人移防靖西。

    1937年到1945年8月,靖西县因抗战需要征调民工修筑公路、破坏公路、修筑防御工事、架设电线电话、运输军用物品、运送军粮公物、修建公共处所等,累计征调民工20多批次,人数达到272479人。防空、抚恤、救济、搬运费用7.14亿元。靖西籍将士阵亡434人。

    革命简史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下,靖西人民为了自由,展开了一系列革命斗争,有力支持全国革命斗争。

    1927年冬,广西右江地区掀起了农民运动,靖西县广大贫苦农民加入了农军。

    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左、右江连成一线,1930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八),邓小平、何家荣、袁振武率领红八军第一纵队围攻靖西县城,攻打叛军郑超部队。由于龙州城被桂系军队攻陷,第一纵队与军部的联系中断,第一纵队决定沿着中越边境线向右江进发,寻找红七军会师,10月23日在乐业县上岗村和来接应的红七军会合。在河池整编成为红七军的一部分。

    1932年6月,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后为右江下游党委)成立,统一领导右江各县及中越边、滇桂边等地的革命斗争。7月,黄庆金在武平贡屯重新整编赤卫军,改建为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三团,开赴中越边境的龙邦、安宁、那廪等地活动,组织同盟会,扩充武装力量。

    1934年6月,由中共党员李德惠、梁振标率领七村九弄的游击队与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三团汇合,组建了抗日救国第十八军。1934年11月,中共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成立,原抗日救国军全部编入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

    1937年冬,国民党当局采取欺骗和收买手段,将滇黔桂边区武装调离根据地,编入国民革命军,开赴安徽抗日。滇黔桂边区根据地丧失。

    1939年,日寇攻陷南宁,靖西变成对外国际交通线。美国援华物资由越南用汽车运经靖西转运各地。8月,第四战区在靖西设战区指挥所,积极备战。日军占领越南后,对靖西的公路、桥梁、重要设施狂轰烂炸,对边境一线的村屯进行烧杀抢掠。靖西人民奋起抗战,1941年6月,中越边抗日游击队成立,在中越边和越南宝乐地区进行活动。1943年广西忠义勇抗日大队300人移防靖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广西省工委把大批党员撤离城市,转移农村进行隐蔽活动。1941年至1945年间,在靖西县成立一些秘密的群众团体——同盟会、亲爱会,与越南的群众组织互相支持。1941年8月,中方的亲爱会与越方的革命同盟会合并成立中越亲爱会。1943年农民协会成立,在地下党的直接领导下,各级农会组织获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自20世纪30年代起,越南革命者在中越边境地区进行抗法革命活动,胡志明在1940年至1942间经常往返于靖西和越南,领导越南革命斗争。中越双方在开展革命斗争中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1944年2月,中共桂滇边特别支部委员会在靖镇地区宣布成立,在桂滇边特支的领导下,农会工作扎实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