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革命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名称1:苗族女杰杨刚奶起义               时间:1931—1936

    名称2:苗王杨福荫与中共地下工作者结盟   时间:1935—1936.9

    名称3:李正才起义                       时间:1935—1936

    名称4:北楼起义                         时间:1934—1937.5

    革命烈士数量:60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苗族女杰杨刚奶起义,主要反官府,抗捐税,义军攻陷县城后,打开牢房救出全部在押的40多名群众,其中有2名外地人。民国25年(1936)起义军群龙无首,最后失败。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起义前后坚持了6年,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政府,激励了苗族人民的革命斗志,在苗族人民抗暴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杨刚奶是苗族的女中豪杰,她的英雄业绩在隆林人民中广为传颂,她是英明是“神仙”美好的象征。苗族人民跟随共产党追寻美好生活的信心由此开启,不会泯灭。

    杨福荫与中共地下工作者结盟。由于长期以来,朝廷统治集团鞭长莫及,对边疆治理不善,致使偏远封闭的西隆、西林一带,地方豪强,割据一方,社会治安非常混乱。境内盗匪猖獗,频繁发生拦路抢劫,打家劫舍,偷牛盗马,杀人放火等犯罪行为。但杨福荫从严治理苗冲治安,他管辖之下的“苗冲”(范围含今德峨、猪场、蛇场、克长、岩茶、隆或等南部6乡,统称“苗冲”),从严治理,却迥然不同。“杨总指挥”(时任县民团总指挥要职)的实力遍及苗冲,号令无人敢违抗,辖区内严防偷摸抢劫行为,有违者严惩不怠。他在苗冲又做了一件抗捐抗税的大好事,深受各族群众欢迎。当时国民党政府向民众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人民苦不堪言。杨福荫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尤其痛恨官府实行大民族统治,鱼肉少数民族。他并不看重和保守官府给他的“总指挥”这个官职,想利用这一职务来为人民办点好事。他在苗冲大胆宣布:苗区内除了田赋(俗称“皇粮”)由总指挥征收外,其它苛捐杂税免收三年,并严禁国民党政府税收员进入苗冲(《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6月北京第一版P282)。

    滇黔桂边区工作组,于1935年初夏在乌梅设了联络点,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向杨福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统战和民族政策,杨福荫赞同共产党的主张,并通过喝鸡血酒与中共结盟。结盟仪式之后,在边区临委的支持下建立了一直以杨福荫为主要领导者的农民赤卫武装,队伍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滇黔桂边区革命武装的一部分。经过中共工作组的活动,苗冲先后发生了安启刚起义、杨福荫起义、李正才起义。使西隆南部和西林大部分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游击区。

    革命简史

     1935年初,中共滇黔桂边区临委派地下党员罗英、陈勋、梁学政3人到西隆县长发乡乌梅村开展活动,建立地方游击武装,通过与苗族上层人物杨福荫以“打老庚”方式结拜为兄弟,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民族政策,动员他与共产党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打倒国民党政府。经过做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杨福荫表示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参加革命。并通过饮鸡血酒入盟宣誓,建立革命同盟会。以杨福荫为首的滇黔桂边区西隆地方游击队,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进行了抗粮、抗税、抗官府的斗争,成为滇黔桂边区的革命武装的一部分。

    1936年6月,中共滇黔桂边区临委派地下党员罗英、黄修南、农保、覃恩、覃一芳到蛇场乡新寨村开展活动,帮助李正才组织地方武装。罗英等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以及劳农游击的行动纲领,得到群众的拥护,并建立一支由1000多人组成的劳农游击队伍,在朱家地设立了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支队。同时派10多名苗族青年到云南省富宁县参加了劳农游击队。

    1937年初,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派地下党员黄世英到西隆县北楼乡开展革命活动,黄世英以教书为名,到各村屯开展活动,并在北楼乡组织了王天赐、黄榜专、黄品贵、黄仕贤、王凤春等人,在北楼乡北楼村(今平班镇平寨村),建立了农民协会,负责人王天赐、黄榜专。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农民协会发展到500多人。在黄世英等人的领导下,开展针对国民当局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

    同年,北楼农会骨干黄世英、王天赐、黄榜专又到岩茶乡者艾村开展革命活动,争取到当地开明人士黄勋建、王殿选参加了革命,并组织500多人的队伍在者艾村那少屯一座古庙的田坝里杀猪设宴,立血书,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发动村民省钱省粮筹集添置武器,与国民党当局作斗争。

    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路过隆林者保。1934年,国民党对红军实行新一轮全国性的,高强度的围剿。西隆游击的遭遇也就是国民党对滇黔桂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的一部分。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转移。1935年4月有一股红军队伍路过贵州省安龙县,4月20日中午,接师部命令,部队经么塘、石门坎、三道沟,从坡脚码头进入广西,晚达者保乡巴内村(当时属三楼乡班支花村)一家姓董的农户宿营一夜(《中国共产党安龙县历史》第9页,安龙县史志办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第二天红军又折回平勒渡江到贵州洛凹,向西行军而去。这支路过的红军是红一军团一师二、三团的一个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