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城口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及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建立中共党组织及工农政权,推翻统治阶级。红军攻占城口后,城口地下党组织配合红军开展革命斗争,发动群众,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苏区时期,城口建立了中共县委和5个区委、9个乡党支部,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和6个区、24个乡及80多个村苏维埃政权组织。
输送优秀儿女参加红军。苏区人民热烈拥护红军,积极参加红军,为扩大红军队伍作出了贡献。当年城口5000多人投身革命,其中30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红军撤离城口时,500多名城口籍红军随军参加长征,其中470多名在作战和长征途中光荣牺牲,111名被认定为革命烈士的。
担负战时运输支援红军。红军作战期间,在崎岖的山路上,弹药粮秣等物资的前运,伤病员的后送,都是由当地的群众承担。区乡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成立运输队,把红军所需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保证了战地部队的供应。
筹集粮食物资供给红军。红军在坚守和防御期间,粮食异常困难,苏区人民倾家相赠,把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红军,自己则采集野粮充饥。群众看到红军打仗十分艰苦,很多老人和妇女在家打草鞋、编斗篱、扎鞋垫送给红军。苏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使红军度过了困难,赢得了胜利。
组织地方武装配合红军。县、区、乡苏维埃分别成立游击队、赤卫队、童子团等群众武装组织,配合红军构筑工事,防守阵地,侦察敌情,开展对敌袭扰活动。城口苏区共成立了6支游击大队、25支游击中队、80多支游击小分队和7个赤卫大队、6个童子团,3000余人参加了地方武装组织,配合红军作战,维护苏区社会治安,为巩固和发展苏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革命简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城口县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武装斗争和革命政权建设。
1929年,城口和万源组建农民起义军,后改编为城万红军,在川东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封建反动统治,建立农民协会(革命政权)等革命斗争。1930年3月3日,城万红军3000余人攻占城口县城随即发布告示,宣布没收地主土地,惩处土豪劣绅,是当时川渝地区第一个由地方红军占领的县城,影响震动全川。之后,在城口、万源两地交界区内建立了县农会,城口地区建立了4个区农会和20多个场分会,在城口和万源建立了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人口6万以上的游击根据地,为后来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城万红军(后改编为川东游击军)迅速发展壮大,于1933年10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全军1万余人。红三十三军一诞生,就立即投入反击川军发动的“六路围攻”战役,为夺取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巩固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取得胜利,解放城口,建立了中共城口县委和城口县苏维埃政府。在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组织领导下,沉重打击了地方反动武装和封建剥削制度,苏区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和发展。
1935年2月,红军撤离城口,开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