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在日本人会的酉阳籍人有陈赞廷等,在成都人会的有邹杰、刘扬等人把新思想带回酉阳,积极开展活动,启迪酉阳各族人民心智,秘密发展同盟会员,发动民众,酝酿武装起义,以实践同盟会的主张。
同盟会员刘扬回到家乡后,于1911年农历5月,以会党、土著首领为基础,邀集地方人士30余人成立了“酉阳保路同志分会”,刘扬被公推为会长。并与白锦桢、彭藻、彭灿、王子骗等在沿酉水河的后溪、酉酬、大溪等地开展活动。
同年11月上旬,举起了义旗,公推白锦桢为统领,彭藻、彭灿为副统领,刘扬为参谋长。1911年11月中旬,刘扬、彭藻、彭灿率义军兵临酉阳州城,迫令州牧谢鹄显去职,接着迎接义军人城。18日在酉州考棚召开了县民全体大会,正式宣布酉阳独立。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唤醒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民族意识,五四的浪潮也波及到偏远的酉阳县城。1919年,在龙潭镇成立了龙潭女子小学,设四个班。这是酉阳近现代以来成立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从此,酉阳的女子学校由单独设立逐步发展为男女同校的制度。这在酉阳的教育史上是巨大的进步。
20世纪初,酉阳的此有志青年,看到时局的混乱和国家的积弱纷纷走出家乡,奔向广阔的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涌现出了赵世炎、王剑虹等一批优秀青年。
赵世炎,酉阳龙潭镇人。在五四运动中,赵世炎率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同学参加示威游行,被选为附中同学会干事长。以五四运动为起点,赵世炎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和张申府、周恩来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旅法总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在他的影响下,酉阳籍的刘仁、赵世兰、赵君陶等成为著名的共产党人。
2、红军在酉阳活动概况
1934年4月1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利川十字路举行会议,作出了《关于发展鄂川边区苏维埃运动任务的决议》。4月下旬,贺龙率领红三军深入黔江、酉阳境内的蓬东等10多个区乡,发动群众打土豪50多家,把大批浮财分给了贫苦农民。
1934年5月初,红三军主力从利川游击到酉阳时受川军进逼,遂于5月8日占领四川彭水县城,歼川军守敌1个营。11日西渡乌江进人黔东,6月1日占领沿河县城,6月4日进驻地处川黔边界的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及军长贺龙、政治部、后勤部及中共湘鄂中央分局和军直属所有机构都分别住在余家桶子、罗家桶子,从此,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以南腰界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展开了开拓川黔边根据地黔东特区的革命斗争。
1934年6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县(今属德江县)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登记党、团员,恢复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组织干部深人发动群众、开展政权建设等决定,与此同时,红三军还以南腰界为中心,在川黔边区、川鄂边区和川东南广大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和赤卫队,打土豪、分田地,壮大了红军队伍。
自1934年7月24日至1934年9月底,红三军在川黔边的酉阳,秀山、沿河、松桃、印江、德江等县毗连地域,纵横100公里,人口近20万的地区建立了17个区苏维埃和1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此时红三军也由进驻南腰界时的3000人发展到4000多人。
10月27日两军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遵照中央命令,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并由红二军团部兼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行动。并在南腰界开会决定,两军主力撤离黔东,挺进湘西,创建新的根据地。为了加强对黔东根据地的领导,决定成立黔东特委,由段苏权任书记,同时组建黔东独立师,由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兼政委,在黔东特委领导下坚持斗争。
10月30日由板溪向酉阳县城进发,行至刘家寨兵分左右两路,左路直奔县城,右路迁回银岭-带。10月31日左路宿营于苦草坪、腴地,右路宿营于银岭。并在腴地进行了短暂的休息。11月3日从腴地出发经黄泥坝、柏溪、财神沟,再从原老寨乡的赵家、蚂蝗沟离开酉阳县境,并于11月下旬在湖南湘西等地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16日,红18师主动出击,为配合红军主力转移付出惨重的代价,部队由3000多人减少到1000余人。1936年1月1日红18师强渡阿蓬江,红18师为了避开敌人,绕开酉阳县城和龙潭镇,突破封锁线,途经酉阳境内的甘溪、楠木菁、麻唐溪到达南腰界进行短暂休息。7日进人贵州甘龙。9日在贵州江口县与主力会合,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由党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率领,从江西隧川突围西征,于10月初进人黔东,7月在石阡的甘溪遭国民党重兵包用部队被截为3段,人数从出发时的9700多人锐减到3000多人。
10月24日在石梁、木黄会到红六军团的主要领导人任弼时、肖克、王震等,次日向南腰界进发,26日两军全部到达南腰界。
10月27日,红二、六两军共8300多人(红二军团4300人,红六军团3300人)在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了会师大会。
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离开南腰界,挺进湘西,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酉阳解放
1949年11月,二野的三、五兵团和四野一部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敌人意料不到的大西南防线最薄弱的川黔边区突然挺进。
11月10日深夜,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六师先头团一〇八团抵达酉秀交界之关隘一一苦竹大桥对面红岩塘一带宿营,大桥已被炸毁。11日凌晨先头部队迅速过河,沿川湘公路向龙潭挺进,源源不断地随着过境。队伍抵达龙潭镇,两支队伍分头夹击王家河大桥守敌。11月11日,酉阳正式宣布解放;11月16日,酉阳县政府成立。11月21日,中共酉阳县委成立,以刘云为县委书记,张觉为县长,于明才为组织部长,吴非为公安局长,全县六个区委、区公所在11月下旬也正式建立起来。
12月初,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二野首长亦途经酉阳。司令部驻酉阳县城,刘邓首长对酉阳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交通不便,人民生产生活落后,同时从贺龙那里了解到酉阳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统治与地方势力、土匪相互勾结的情况,尽管解放军消灭了在酉阳的国民党正规军且其余反共势力时销声匿迹,但隐患仍十分的复杂,这势必影响解放后清匪反霸、民主建政等一系列工作。 鉴于此,刘伯承和邓小平毅然改变原来的部署,决定将涪陵地委和专署班子多数成员留在酉阳,正式建立中共酉阳地方委员会和酉阳区行政专员公署。梁歧山任酉阳地委书记,赵铎任专员,王磊任地委组织部长,王达任地委宣传部长。在酉阳县委成立的同时,又建立了酉阳军分区,由伍国仲任司令员,唐兴盛任政委。至此酉阳的地、县级领导班子就全部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