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革命史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酉阳宣布独立。 时间:1911年11月18日

    2:建立以南腰界为中心的黔东特区。 时间:1934年4月开始,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酉阳的兴隆一带活动,1934年6月4日正式入驻南腰界

    3: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会师,并在南腰界猫洞大田召开会师庆祝大会。 时间:1934年10月27日

    4: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酉阳解放。 时间:1949年11月11日

    革命烈士数量: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酉阳籍的烈士有红军和红军游击队员127人、抗日战争中牺牲439人(其中无名烈士435人)、解放战争时期牺牲19人、抗美援朝牺牲333人、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牺牲9人。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红三军入驻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设在余家桶子。1934年7月黔东特区成立后,陆续成立了以南腰界为中心,在川黔纵横100公里、10万余人口的地区,建立了17个区苏维埃、1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红三军在黔东南苏区,紧密团结干部、战士,广泛发动各族群众,百折不挠地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组建了地方革命武装,创建了广袤的游击区和革命根据地,胜利地实现了红三军向湘鄂川黔边的战略转移,度过了湘鄂西红军建军以来最困难的阶段。

    黔东苏区的地方武装有独立师1个,独立团5个,游击大队和游击队100多个。酉阳境内的地方武装有

        南腰界游击大队 1934年6月下旬组建,大队长池宽成,副队长符功荣。下辖8个游击分队,共130多人。

        唐家溪游击大队 1934年6月下旬组建,由吴永发、吴永启分别任正副大队长。下辖7个游击分队。共90多人。

        大坪盖游击大队 1934年6月下旬由农民武装改装而成,陈良玉任大队长,辖4个游击分队,共70多人。

    龙池游击大队 1934年7月上旬组成,由周廷湘任大队长,辖龙池等游击分队,共80多人。

    红三军在开展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同时,积极加强经济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业方面,红三军在南腰界罗家坝办起了临时机械所,有50多名工人。主要为红三军修理枪支,为游击队制造大刀和土炸弹、手榴弹等,同时为马队制造马掌,为指挥员制造口哨。还组织了以南腰界区苏维埃主席陈显朝为首的缝纫组,为红军制作军服、背包和粮带。这为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商业贸易方面,为了解决苏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乌江东岸的重要集镇沿河淇滩镇实行武装保护,以保障食盐和药材等物资的畅通。为发展商贸,政府采取保护小商小贩自由贸易和行商公平交易。在集镇上取消行斗行科,设立公斗公秤,废除切苛捐杂税,取消反动政权的收税机关,焚毁地主的契约债券,保护群众的债券债务。

    1934年10月27日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红二、六军团会师大会,宣读中央来电,恢复红三军为红二军团,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南腰界出发,直入湘西,并肩战斗,由此走上胜利发展的新阶段,并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胜利地实现了红三军的战略转移,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条件,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胜利长征,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是建党建军史上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是重庆市唯一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是武陵山区革命文物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震撼力的革命老区。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多次挂牌保护,现遗存革命遗迹遗址共56处。

    根据地人民一直传承着红军敢想敢闯创造奇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决完成任务的执行力精神。

    酉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1、从军参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除一些热血青年自愿参军外,酉阳也为国民党战场输送了万人壮丁,以补充国民党军队。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1年,酉阳境内征调壮丁10419人;1944年冬国民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从军,酉阳县在中学、师范校中招上千名知识青年入伍当兵,上抗日前线;从酉阳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老红军冉瑞才等人所在的红二方面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 “百团大战”等数次战斗,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也有赴异国他乡参加抗战的青年远征军百多名酉阳籍战士;有傅翼、田干周等国民党抗战将士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的许多难以忘怀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有:有“抗日军令重,未敢脱战袍”收复常德等战役的中将军长的酉阳人傅翼;有“忠心报国”战功卓著的少将副师长、酉阳麻旺兴复村人陈德邵;有“当年尽心忠党国,名留千古;抗日伤胸保民族,功著千秋”的副团长,后任沿河县长的田阡陌;有在淞沪抗战中为代理旅长,“誓与阵地共存亡”的为国捐躯英名铭刻在“上海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田干周。

    二、修公路、建机场、运物资,为支援抗战搞好后勤及服务工作。根据抗日战争的需要,酉阳征用了大量民工用于修公路,建机场和运输物资,基本确保抗战需要。一是新修川湘公路。为了适应抗战需要,贯通西南大后方和华中抗日前线的运输动脉,不断向抗日前线转运抗日官兵和作战物资,国民政府于1935年9月决定下拔500万法币修建川湘公路。该路四川段为698公里,其中酉阳段165公里,工程之艰巨,实属罕见。1936年春,酉阳成立了“酉阳筑路委员会”和“工程处”,各民众“热情洋溢,奔走相告,准备工具,待令上工”“民工自带口粮、被盖、锄头、撮箕、蓑衣、斗笠等宿营工地,凤夜突击”“有的地段和工地,竞至火把月光,霜晨残月,坚持十多小时的劳作”。经一年三个月的努力,酉阳共计征用民工3458456人(每月3.3万人),捐田2558亩,土423亩,完成填土38万立方米,堡坎2万立方米,拦石5万立方米,挖土49万立方米,石方64万立方米,桥梁32座,涵洞136座,水三盖486道,路面79万立方米的工程量,不仅承担工程总造价的80%的经济负担,而且还有邹长青、吴国宝、胡汉书等160名义工献出了宝贵生命。1942年为了缓解黔东北、湘西、酉秀等地的抗日物资运输矛盾,国民党酉阳县政府奉西南公路局之命,成立了“酉阳至龚滩公路工程处”,酉阳数万名义工,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基本修通了酉阳至龚滩72公里的丙级公路。二是修建秀山军用飞机场。1940年国民政府决定修建秀山军用飞机场。该机场经费,除航空部支付一定费用外,其余均由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暑所辖的酉秀黔彭等县和湖南的花园、吉首等县负责征集民工解决。酉阳成立了总队,酉阳3000多名义工(据民国30年3月23日统计:酉阳最近修机场民工平均数为5578名)自带粮食和工具,奔赴秀山。经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与其它总队一起用血汗筑起了秀山军用飞机场。三是川东陆运总队。为了支援抗日前线和解决湘鄂川黔边区数十县的食盐紧缺问题,缓解川湘公路运输压力。年运300万公斤的食盐只能从涪陵水运到龚滩,再从龚滩陆运到龙潭,然后由龙潭河运到湖南等地。为此1939年成立川东陆运总队,负责龚滩至龙潭等地川盐济湘,湘粮济川陆运任务。总队下辖彭水、秀山、酉阳4个大队,人员从铜古、板桥、小河、宜居、丁市、天馆等乡镇硬性指派7000多名青壮年组成,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他们身背80-100多公斤的盐巴,长期往返于龚滩、两征、天馆、中坝、丁市、铜溪、板溪、勃海、龙潭这条115公里的酉龚道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为支援抗日前战线,奉献了自己的力量。至今在他们经常歇脚和多次杵过的岩板上,留下了一个个打杵窝。这是酉阳人民为支援抗战的而留下的纪念物。

    三、捐款捐物,为抗日前线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抗日战争爆发后,酉阳为支援前线抗战,广泛发动群众捐资捐物。1939年酉阳成立 “捐献军粮委员会”,该会组织工作队,到各区乡宣传捐献军粮的目的和意义,大家纷纷表示愿捐献粮食,支援前线抗战,接着以保为单位办理捐献缴纳及登记工作,许多农民、小商贩和各行业的手工工人纷纷捐献财物,报名登记,对没有粮食的以现金折价缴纳。1940年全县共捐粮2600余石,捐委主席陈子尚分别获国民党行政院内政部和四川省政府通令表扬。1938年酉阳各地群众欢送川军从川湘公路出征,看到川军士兵斗志昂扬,但穿着简朴,不能避风雨御严寒,酉阳的酉、龙、龚等乡镇自发开展全民献金运动。据不完全统计:1936-1944年,酉阳县财政和酉阳人民为抗日支出及捐献金额为4700万元、法币4830元,其中修建抗战公路的财政支出4600万元,救济及抚恤等费用5575元、法币2500元,捐款2.01万元、法币200元,认购抗战公基金4.43万元、法币2130元,其它(建忠烈祠、购滑翔机等)100余万元,粮食4937市石,军鞋8630双。在8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酉阳各族人民捐款捐物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革命简史

     1、五四运动前后的酉阳社会

    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在日本人会的酉阳籍人有陈赞廷等,在成都人会的有邹杰、刘扬等人把新思想带回酉阳,积极开展活动,启迪酉阳各族人民心智,秘密发展同盟会员,发动民众,酝酿武装起义,以实践同盟会的主张。

    同盟会员刘扬回到家乡后,于1911年农历5月,以会党、土著首领为基础,邀集地方人士30余人成立了“酉阳保路同志分会”,刘扬被公推为会长。并与白锦桢、彭藻、彭灿、王子骗等在沿酉水河的后溪、酉酬、大溪等地开展活动。

    同年11月上旬,举起了义旗,公推白锦桢为统领,彭藻、彭灿为副统领,刘扬为参谋长。1911年11月中旬,刘扬、彭藻、彭灿率义军兵临酉阳州城,迫令州牧谢鹄显去职,接着迎接义军人城。18日在酉州考棚召开了县民全体大会,正式宣布酉阳独立。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唤醒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民族意识,五四的浪潮也波及到偏远的酉阳县城。1919年,在龙潭镇成立了龙潭女子小学,设四个班。这是酉阳近现代以来成立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从此,酉阳的女子学校由单独设立逐步发展为男女同校的制度。这在酉阳的教育史上是巨大的进步。

    20世纪初,酉阳的此有志青年,看到时局的混乱和国家的积弱纷纷走出家乡,奔向广阔的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涌现出了赵世炎、王剑虹等一批优秀青年。

    赵世炎,酉阳龙潭镇人。在五四运动中,赵世炎率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同学参加示威游行,被选为附中同学会干事长。以五四运动为起点,赵世炎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和张申府、周恩来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旅法总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在他的影响下,酉阳籍的刘仁、赵世兰、赵君陶等成为著名的共产党人。

    2、红军在酉阳活动概况

    1934年4月1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利川十字路举行会议,作出了《关于发展鄂川边区苏维埃运动任务的决议》。4月下旬,贺龙率领红三军深入黔江、酉阳境内的蓬东等10多个区乡,发动群众打土豪50多家,把大批浮财分给了贫苦农民。

    1934年5月初,红三军主力从利川游击到酉阳时受川军进逼,遂于5月8日占领四川彭水县城,歼川军守敌1个营。11日西渡乌江进人黔东,6月1日占领沿河县城,6月4日进驻地处川黔边界的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及军长贺龙、政治部、后勤部及中共湘鄂中央分局和军直属所有机构都分别住在余家桶子、罗家桶子,从此,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以南腰界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展开了开拓川黔边根据地黔东特区的革命斗争。

    1934年6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县(今属德江县)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登记党、团员,恢复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组织干部深人发动群众、开展政权建设等决定,与此同时,红三军还以南腰界为中心,在川黔边区、川鄂边区和川东南广大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和赤卫队,打土豪、分田地,壮大了红军队伍。

    自1934年7月24日至1934年9月底,红三军在川黔边的酉阳,秀山、沿河、松桃、印江、德江等县毗连地域,纵横100公里,人口近20万的地区建立了17个区苏维埃和1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此时红三军也由进驻南腰界时的3000人发展到4000多人。

    10月27日两军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遵照中央命令,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并由红二军团部兼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行动。并在南腰界开会决定,两军主力撤离黔东,挺进湘西,创建新的根据地。为了加强对黔东根据地的领导,决定成立黔东特委,由段苏权任书记,同时组建黔东独立师,由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兼政委,在黔东特委领导下坚持斗争。

    10月30日由板溪向酉阳县城进发,行至刘家寨兵分左右两路,左路直奔县城,右路迁回银岭-带。10月31日左路宿营于苦草坪、腴地,右路宿营于银岭。并在腴地进行了短暂的休息。11月3日从腴地出发经黄泥坝、柏溪、财神沟,再从原老寨乡的赵家、蚂蝗沟离开酉阳县境,并于11月下旬在湖南湘西等地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16日,红18师主动出击,为配合红军主力转移付出惨重的代价,部队由3000多人减少到1000余人。1936年1月1日红18师强渡阿蓬江,红18师为了避开敌人,绕开酉阳县城和龙潭镇,突破封锁线,途经酉阳境内的甘溪、楠木菁、麻唐溪到达南腰界进行短暂休息。7日进人贵州甘龙。9日在贵州江口县与主力会合,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由党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率领,从江西隧川突围西征,于10月初进人黔东,7月在石阡的甘溪遭国民党重兵包用部队被截为3段,人数从出发时的9700多人锐减到3000多人。

    10月24日在石梁、木黄会到红六军团的主要领导人任弼时、肖克、王震等,次日向南腰界进发,26日两军全部到达南腰界。

    10月27日,红二、六两军共8300多人(红二军团4300人,红六军团3300人)在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了会师大会。

    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离开南腰界,挺进湘西,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酉阳解放

    1949年11月,二野的三、五兵团和四野一部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敌人意料不到的大西南防线最薄弱的川黔边区突然挺进。

    11月10日深夜,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六师先头团一〇八团抵达酉秀交界之关隘一一苦竹大桥对面红岩塘一带宿营,大桥已被炸毁。11日凌晨先头部队迅速过河,沿川湘公路向龙潭挺进,源源不断地随着过境。队伍抵达龙潭镇,两支队伍分头夹击王家河大桥守敌。11月11日,酉阳正式宣布解放;11月16日,酉阳县政府成立。11月21日,中共酉阳县委成立,以刘云为县委书记,张觉为县长,于明才为组织部长,吴非为公安局长,全县六个区委、区公所在11月下旬也正式建立起来。

    12月初,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二野首长亦途经酉阳。司令部驻酉阳县城,刘邓首长对酉阳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交通不便,人民生产生活落后,同时从贺龙那里了解到酉阳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统治与地方势力、土匪相互勾结的情况,尽管解放军消灭了在酉阳的国民党正规军且其余反共势力时销声匿迹,但隐患仍十分的复杂,这势必影响解放后清匪反霸、民主建政等一系列工作。 鉴于此,刘伯承和邓小平毅然改变原来的部署,决定将涪陵地委和专署班子多数成员留在酉阳,正式建立中共酉阳地方委员会和酉阳区行政专员公署。梁歧山任酉阳地委书记,赵铎任专员,王磊任地委组织部长,王达任地委宣传部长。在酉阳县委成立的同时,又建立了酉阳军分区,由伍国仲任司令员,唐兴盛任政委。至此酉阳的地、县级领导班子就全部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