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革命史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名称1:驿马岭阻击战          时间:1937年9月23日至25日

    名称2:东二道河惨案          时间:1938年3月21日至24日

    名称3:顾家营惨案            时间:1938年3月27日

    名称4:国际友人白求恩        时间:1939年10月24日至28日

    名称5:黄土岭战役            时间:1939年11月03日至8日

    名称6:东团堡攻坚战          时间:1940年9月22至25日

    名称7:东杏花惨案            时间:1941年8月21至22日

    名称8:少年英雄王二小        时间: 1941年农历9月16日  

    名称9:桦木沟惨案            时间:1943年10月13日

    名称10:涞源会议             时间:1946年10月22日至31日

    革命烈士数量:827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涞源县是革命老区,是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划定的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115师北上抗日开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时解放的第一座县城,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发生过许多经典战事,涌现出辛山、李成山、杨老万、冀诚、王二小等一大批功勋卓著的抗战英雄。1937—1945年,英雄的涞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八路军一道,同入侵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数以万计的涞源人民积极参加抗日,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有827人壮烈牺牲。这里曾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黄土岭战役、东团堡攻坚战,涞源县曾两度被晋察冀边区政府命名为“对敌斗争模范县”。解放战争时期,涞源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组织大批干部北上、南下,建立基层政权;组织大批民兵,积极开展支援前线的工作,1948年被北岳区评为“支前模范县”。

    革命简史

     1925年始,涞源县一些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怀着探求真理、增长知识的目的,纷纷赴保(河北保定)求学。李竹平等人先后在保定二师等接受了共产党的进步思想,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1929年前后,他们先后回到涞源,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讲述革命道理,为后来涞源县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3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李如山(化名)到涞源,协助当时驻涞源的东北骑兵二师第一团朱大光、刘景祐发展了党员4人,组建了劳动大同盟、农民会、小朋友会等群众组织。1934年3月,中共涞源县党组织(支部)正式诞生。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在取得驿马岭阻击战胜利后,乘胜追击,于10月10日收复涞源县城。10月11日,建立涞源县抗日民主政府,组建涞源抗日游击支队。12月中旬,中共涞源县委正式建立。1937年12月中旬至1938年1月,涞源县抗日救国会在县委和部队工委领导下,相继建立了7个区委和各界抗日群众团体。1938年10月,日军第四次占领涞源县城后,实行堡垒政策,并在交通要道修建据点,把根据地分割成多块。涞源县委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日军的经济、军事封锁,涞源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抗战开始,到1945年5月,涞源全境解放的8年中,全县有上万人参军入伍,上千名党的优秀干部走出涞源奔赴冀西、冀东、察南、察北开辟抗日根据地。有827名爱国志士、抗日英雄为国捐躯。涞源县两次被晋察冀边区党委、边区政府命名为“对敌斗争模范县”。

    解放战争时期,涞源成了巩固的解放区,担负起繁重的支前任务。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下,涞源县全党全民总动员,支援解放战争,派出大批干部、民兵、担架队开赴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察南、察北、平西、平津战役。全县人民承担起做军鞋,送军粮,供柴、菜等任务,并慰问过往及休整的八路军。1948年,被北岳区五专区评为“支前模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