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革命史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名称1:     察哈尔民众抗日    时间:     1933.07.01     

    名称2:吉鸿昌方振武独石口汇合 时间:     1933.09.09     

    名称3:     察东事件          时间:     1934.09               

    名称4:     沽源沦陷          时间:     1935.11               

    名称5: 日军侵占沽源后的统治  时间:     1935.12.11               

    名称6:   平北抗日根据地形成  时间:     1938.08.06                

    名称7:八路军挺进沽源坝头的大马群山 时间:   1940                 

    名称8:     智取沽源城        时间:      1941          

    名称9: 龙崇赤抗日联合县建立  时间:      1941.03         

    名称10:   察北骑兵支队的建立 时间:      1941.03       

    名称11:岗子店日本人设卡杀害十多个过路人  时间:  1943           

    名称12: 第一次解放(分地主青苗)  时间:     1945      

    名称13: 救治我党指导员刘文寿      时间:     1945      

    名称14:        双改唐战役         时间:     1946      

    名称15:  第一次解放平定堡         时间:    1946.05    

    名称16:  第二次解放平定堡         时间:    1947.04           

    名称17:  以平头梁为中心,开通了5条秘密交通路线            时间:  1947.08  

    名称18:  随着土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战略反攻的深入,在沽源县革命老根据地掀起了一场参军的热潮,本村人口不足300,有29名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了人民军队     时间:   1947.08                

    名称19:     第三次解放平定堡         时间:   1948.09.10           

    名称20:  上级指示宝源县组织成立平津战役担架团,平头梁担架队又参加了这次战地救护              时间: 1948.10              

    名称21:      土改                    时间:   1949            

    名称22:   建后备司令部               时间:   1960     

    革命烈士数量:312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1933.07.01驻守沽源的张海鹏一部限于孤立,同盟军在收复宝昌后同日收复沽源;1934.09为了加紧对察哈尔的侵略,驻守在此得二十九军奋勇反击,将敌全部缴械,1935.02二十九军所收热河民团之步枪计37支,子弹1500粒,准于本月7日,由沽源县县长如数送到大滩,发还热河民团,会谈的结果为“大滩口约”,向伪长春当局要求将沽源平定堡划归伪“满洲国”,第二次“察东事件”失败,免除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职务;1935.11中旬,独石口外最大的商镇平定堡,城墙上的守城保安队和民团就凭据城墙,居高临下顽强地狙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1940年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三营,攻打了沽源、崇礼、赤城三县交汇处的日伪谷嘴窑子警察署,击毙巡管、伪警察数人,其余全部俘虏,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30支和战马数匹,在沽源县革命老区丁庄湾一带,埋下了抗日的火种。1941年秋天正式组建了骑兵大队,大队长吴广义,两个中队,200多匹战马,大队长吴广义化装成一个伪满军官带着一班伪装士兵,来到沽源县蔡家沟侦查敌情,他们抓住时机,骑兵大队不费一枪一弹,俘虏伪军300余人,缴获战马300多匹和一大批武器物资,他们把伪警署署长,伪警察大队长交给地方党组织处理,对战俘进行教育,就地释放,安然撤离沽源。智取沽源的消息,一时传遍了坝上和整个中心区,军心振奋,民心大快,骑兵大队挑选了200多匹精壮的战马,组建了第三中队,其余的马送给了当地群众耕牧。

    当时,沽源县区干部住在盘道沟,1941年沽源县、赤城县、崇礼县三个县的县委、政府领导同时住在盘道沟,郝战山爷爷满世清家。当时他和粮食助理,在他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村内经常开联防会议,83岁老人经过回忆,郎宝信的妻子秦继花经常用土豆摆阵与郎宝信探讨兵法,讲打仗时的进攻撤退路线,听人们讲,1947年夏,郎宝信的妻子秦继花把几个女儿寄养在盘道沟盘酒涧家中,孩子因发天花,不幸天折。

    1945.07.07沽源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缸房窑自然村诞生,基层党组织在沽源县的建立与发展,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一定的组织基础。1941.09平北军分区一支队进入沽源县境内,连续袭击了沽源县2个伪警察分驻所和1个伪大乡,这次战斗,共俘敌20余人,缴获战马20多匹,枪支弹药一部分。不久,钱辉琨率领一支队又袭击了小厂和小河子伪乡公所,伪警察人员闻风逃窜,缴获10多匹马和100多斤大烟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影响在沽源县沿坝日益扩大,逐渐燃起了老区人民群众抗战的勇气和信心。这里的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这一地区的沽源的儿女,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龙崇赤联合县十一区、赤源联合县九区的建立,老区人民就持续接受党的教育,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环境最恶劣,形势最紧张时期,几百名的干部和部队集中在平头梁村。老区人民在人口少、耕地少、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部队提供粮食、马匹、鞍具、马掌等,做军鞋、做军袜、做皮衣、做棉衣裤、做被褥等,站岗、放哨、送情报,付出了极大的人财物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和掩护红色革命政权,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和人民军队取得革命胜利,为长期革命斗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牺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党为了争取平定堡这块风水宝地,挽救这里的百姓,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与各种势力开展艰苦的斗争,仅大的战斗就进行三次,史称“三打平定堡”.

    1945年,平定堡第一次解放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进攻察哈尔省,平定堡危在旦夕,为了保全实力县委下达了撤退命令.10月下旬,我党地方组织和武装力量撤出平定堡,转入莲花滩一带。八路军撤走后,国民党85军、72团在团长陈忠甫驻守短暂的八天后,被调往其他地方.10月25,被任命为”察北改编司令”的杨永新接替72团进驻平定堡。

    杨永新是多伦一带痞子,干尽了坏事,为了铲除恶势力,我军骑兵第三团和步兵第五旅一个加强营和炮兵连作为主攻部队,战斗打响后,我军顺利攻入平定堡,这些匪徒被正法.

    一个月后,国民党又一次夺取平定堡,1946年平定堡始为沽源县,我军又一次攻打平定堡,敌人得知消息从张北赶来增援,我军毙伤二百余人的战过后,撤出战斗,这是二打平定堡。

    1948年9月10日我军开展又一次大规模行动,派遣独立7师19团和察北骑兵团、联合县武工队,攻打平定堡。这次战斗我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歼敌7百余人,缴获六零炮一门,机枪十四挺,步枪五百八十六支。这是三打平定堡。

    棠梨沟村地处长城脚下的深山区,南与赤城县相邻,西与莲花滩乡接壤。驻丁庄湾根据地的区干部与所属的武装力量,经常利用棠梨沟村山深林密利于打游击站的地形优势和群众基础,在该村开展工作。1945年第一次解放后,试行合理负担,村民向地主所借钱、粮等债务,实行二、五减息,并分掉地主青苗与浮财,后因我军战略转移,遭到地主武装“还乡团”的疯狂报复,期间村治安员王金贵在避险时冻伤身亡,当时村政权的干部村支书郭昌,村长乔国富,副村长吴松延、武委会主任孟明、贫农团主席刘世昌、治安员王金贵、妇救会主任吴秀荣领导群众开展工作。

    1946年至1948年的三军解放战争中,老区群众积极参加做地下工作,利用劳动和做买卖为掩护送情报,如:伊贵伦就常将情报装在竹做的毛笔管里借卖文具传送情报。

    妇救会组织妇女做军鞋,按人分任务,做好后由村干部送交区里。

    各村的儿童团站岗放哨,山头上立“消息树”,看到有敌人来,按约定方向放到“消息树”,用以指挥我方军民转移。青年人踊跃参军。

    1945年我党区指挥员刘文寿得了伤寒病在红泥潭养病半月之久,群众设法掩护,几次躲过敌人的搜查活动,保护区干部安全。期间发展伊贵伦、张万青、魏永和参加共产党。把红色的种子留在小村人的心中。

    1949年解放后,村干部领导宣传《土地法大纲》,搞土地工作。

    革命简史

     1932热河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四省后,进攻华北,吉鸿昌将军任抗日同盟军总指挥,组织一切爱国力量北上抗日,一战收复失地多伦,回兵沽源,重振军旅,在会上誓词:“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做亡国奴”;

    1933.05蒋介石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1933.07.01吉鸿昌率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驻守在沽源驻扎了四天;

    1933.07.04开始向日伪军盘踞的察北重镇多伦进军;

    1933.07.13冯玉祥委任吉鸿昌、邓文驻守沽源、独石口,防备日伪军的军事进攻;

    1933.09.08途径沽源吉鸿昌为鼓励部队克服困难,抗日到底,并题诗;

    1933.09侵占热河省的日本侵略军田坂少佐率领骑兵200余人侵占原属沽源二、四区的长城以东黑河川,在东卯、塘子口建立警察署;

    1933.10.16战斗了143天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告失败。“察东事件”首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察哈尔的东大门——沽源;

    1934.09为了加紧对察哈尔的侵略,日本关东军驻张家口军事联络官松井向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提出“察东长城线以东以北属沽源县的长梁等10余村庄由日方设警”的要求。遭拒后,仍贼心不死;

    1934.11不断骚扰沽源境内的长梁等地,企图寻衅滋事,制造事端。驻守在此的二十九军奋勇反击,将敌全部缴械;

    1935.01.12驻扎在伪“满洲国”热河丰宁与沽源交界的长梁、五女河一带的二十九军宁殿武部,与伪“满洲国”自卫民团发生冲突,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系列侵略沽源的事件称为“察东事件”或“热西事件”;

    1935.01.15,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1935.05-1935.07,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同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自治;

    1935.11驻守在多伦的日军就做好占领察北六县的准备,在侵占沽源之前,明确禁止李守信部攻打平定堡。驻守沽源县城小河子的只有保安大队、白玉山组织的地方民团和史福金带领的县衙门卫队,共计三四百人,坚守小河子城三天两夜,终因寡不敌众,力量悬殊,孤立无援而弃城,从此沽源沦陷,沽源人民开始了水深火热的十年亡国奴生活;

    1936.07.19废沽源县与宝昌县合并,建伪宝源县,这些“部落”“围子”就是日军在沽源犯下的滔天罪行的铁证;

    1940年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三营,攻打了沽源、崇礼、赤城三县交汇处的日伪谷嘴窑子警察署,击毙巡管、伪警察数人,其余全部俘虏,在沽源县革命老区丁庄湾一带,埋下了抗日的火种;

    1941年3月,龙崇赤抗日根据地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环境最恶劣,形势最紧张时期,老区人民在人口少、耕地少、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部队提供粮食、马匹、鞍具、马掌等,做军鞋、做军袜、做皮衣、做棉衣裤、做被褥等,总量难以数计。站岗、放哨、送情报,付出了极大的人财物力。中公平北地委决定根据地进一步向北发展。由原龙(关)赤(城)联合县县委书记王子玉和原平西宣(化)涿(鹿)怀(来)联合县县长王晨光带队,以及三名干部,一名通讯员,一名警卫员,共7人组成工作团,前往龙关、崇礼、赤城三县交界地区开展工作,开辟以摩天岭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龙崇赤抗日联合县在摩天岭山区立足后,即迅速向北、向西拓展,逐步开辟了南汽龙关,北到崇礼、沽源坝头,东至白河,西到崇礼清水河的大片抗日根据地,建立11个区级抗日政权。其中11区北部属沽源县现辖的莲花滩乡、西辛营乡一带。1944年10月,为适应武装斗争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推动抗日工作向坝上地区发展,平北地委决定,撤销龙(关)赤(城)联合县,分别建立龙(关)崇(礼)宣(化)联合县和赤(城)源(沽)联合县。县委书记兼支队政委方成,县长姚彤华,支队长吴广义。县政府常驻赤城县马营焦泥坑村的自然村石庄沟,共辖9个区。其中赤城县境内7个区,沽源县坝头沿线2个区。1945年6月,平北地委又将赤(城)源(沽)联系县划为赤城、沽源、张北三个县。同时赤(城)源(沽)联系县奉命组建张北工委、办事处、支队,受赤(城)源(沽)联系县领导。工委书记张志远柴书林,办事处主任陈博文,支队长吴广义。选定了以一个精干的班子,率一支六、七十人的骑兵小分队,进入崇礼、张北坝沿一带活动。

    赤(城)源(沽)联系县的建立,为抗日工作向察北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方和前进的依托。联合县建制共设立8个月时间。1945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在即,平北地委决定撤销赤(城)源(沽)联系县,成立宝(昌)源(沽)抗日联合县,驻地在赤城县马营乡界墙村。原赤(城)源(沽)联系县所辖区域分别划归赤城县、张北县和宝源县,宝源县工作重点在坝上地区。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郎宝信,县队长张印堂。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1日上午,宝源县委在驻地界墙村进行动员,认为我方武装力量虽然有限,但敌人已成惊弓之鸟,只要我们胆子大,气势壮,就能逼退敌人,取得更大胜利。按照县委的部署,中午即兵分三路,向坝上宝源地区进发。一路由县委书记郎宝信率领,县委、政府机关及警卫队共30多人组成,前往收复宝源县城宝昌镇;一路由组织部长丁良壁带队,率领狮子沟区小队向平定堡挺进;一路由独石口区委书记冯振勇带队,率区干部、民兵收复小厂、大滩。郎宝信率领的一路队伍人数达100余人。13日,宝昌镇500余守敌闻风而逃,郎宝信率队顺利收复县城。

        1941年10月5日,正是中秋佳节,平北游击支队刘开锡支队长率第二大队,从清三营出发夜袭击张北大囫囵据点,缴获战马50多匹。并由骑兵一连抽调干部、骨干组建了骑兵二连。同时以两骑兵连为基础整编为骑兵大队,大队长李忠志,副大队长吴广义。10月末,一支队骑兵连在吴广义指挥下,在韭菜沟袭击从热河方面开来的日伪军200余人。同年冬再次袭击张北大囫囵据点,又缴获战马几十匹。从此骑兵大队日渐壮大。1942年骑兵大队在黄盖淖西坡村,击溃“金字老九”土匪300余人。5月,骑兵大队拔掉敌黄盖淖据点,消灭日伪军60多名。同月,段苏权到毛东庙去看望骑兵大队时,得知日伪骑兵由3辆装甲车开路,从宝源县城向附近8团驻地炮台营子开去。骑兵在草原上虽有一定战斗力,但与装甲车比起来却毫无优势可言。骑兵大队为了牵制住敌军,边打边往南边山地撤,一路厮杀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到50多里远的一个坡度较大的山地,摆脱了装甲车的纠缠。最终,日伪军在“扫荡”了28天毫无所获后不得不草草收场。1943年春,骑兵大队在反扫荡中伤亡严重,缩编为骑兵一连。5月,平北骑兵连,在沽源与崇礼界处的大梁底伏击敌人,打死打伤日伪军30多人,浮敌30多人,缴获战利品一部。6月,由团副参谋长吴广义率领骑兵一连一部,化装成满洲军,袭沽源小河子讨伐队,未费一枪一弹解决战斗,浮敌20余人,缴步枪20余支,全鞍战马100多匹,部队进一步壮大。1944年7月,平北分区四十团政委闫子庆和副团长邓典龙带领步兵一连、四连、特务连和骑兵一连强攻了西辛营据点。经40分钟激战,全歼守敌,缴获一些武器弹药,战马20余匹,俘虏伪警察、伪职人员40多人,活捉警察署长许长更和警长郝生魁。10月,重建骑兵二连,骑兵大队扩编为赤源支队。时有骑兵两个连,步兵一个连,一个游击队,人员扩大到400余。拥有战马200余匹,步枪400多支,人员扩大到到400余。拥有战马200余匹,步枪400多支,机枪8挺,战刀人手一把。1945年5月,平北军分区以骑兵大队为基础组建了察北骑兵支队,共8个连,其中骑兵5个连,步兵3个连,支队长赖富,副支队长吴广义。7月,将察北骑兵支队再改为察蒙骑兵支队。同时平北地委又组建了察哈尔北部工作分委(察北地分委),复调刘书婷任书记,柴书林任办事处主任。察蒙骑兵支队活动于崇礼、沽源、张北一带,配合察北地分委工作,伺机挺进察北。

    1941.09平北军分区一支队进入沽源县境内,连续袭击了沽源县2个伪警察分驻所和1个伪大乡,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影响在沽源县沿坝日益扩大,逐渐燃起了老区人民群众抗战的勇气和信心。沽源坝头红旗扬,打响抗战第一枪;

    1941.09.18成立中共宝源县委,治所宝昌,正式恢复了宝源县制和区划;

    1942年以来,在粉碎和破坏敌人反复“扫荡”中,我村的民兵游击队他们配合县支队,或在区武委会的领导下,在敌人背后、侧翼、营地或行进途中,积极开展麻雀战、夜袭战、地雷战、破交战等灵活的战术,不断袭扰和打击敌伪,对敌人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1945.08普列耶夫上将率领的苏蒙联军机械化兵团和我军相配合,解放了坝上地区的张北、宝源县等地,现在河北省沽源县政府所在地——平定堡就是由我平北骑兵支队等部队解放的。

    1946年10月底,察北地委的党政机关和部队相继转移或暂住到沽源县沿坝一线的革命老根据地。

    1948年冀热察军区独立五旅十三旅一个团曾驻沽源县平头梁。

    1946年10月21日,宝源县委、县政府随县大队撤出宝昌城以后,宝源县委、县大队和地方武工队大都集中在老区丁庄湾、三棵树、同兴号、盘道沟、平头梁等地打游击。

    解放战争时期,宝源县委、四、九区委、县大队以及骑二团的干部,过来过往的经常在平头梁庙子沟村住宿,经常来的有丁良璧、李汉、徐之新、梁伟中、毛克仁、吴广义等人, 1947年11月初,冀热察区党委在怀柔县沙峪村召开了由各县县委书记参加的土地工作会议。14日,察北分区整党整风会议在独石口召开,因敌人进犯侵扰,会议迁至清泉堡继续召开。多伦、康保、化德、商都、尚义这五个县的县委书记,在两个会议的间隙,因雪大,道路封堵,路途又远,没有直接回本县,从黑河川上驼骆嵯坝就近住在距离独石口近,且堡垒户多的平头梁村,以方便参加14日在独石口召开的察北分区整党整风会议

    1947年8月,察北交通科在东坝头一线秘密安设了两个交通站,其中一个是平头梁中心交通站。以平头梁为中心,开通了5条秘密交通干线。这五条秘密交通线是察北地委、骑二团、宝源县委的生命线。长梁、丰源店号称沽源县的“粮仓”,从丰源店、长梁征集的粮食、棉衣、鞋袜、马具等物资源源不断地经沟门老店、平头梁、黄花梁转运到坝下黑河川、丁庄湾革命根据地。

    1947年4月7日,第二次攻打平定堡,平头梁村组织担架队49人参加战地救护。在村里设置临时伤员中转站,完成救护伤员60余人的救治、看护工作。

    1947年8月,随着土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战略反攻的深入,在沽源县革命老根据地掀起了一场“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教儿打老蒋”的热潮,,全村有29名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了人民军队。

    1948年10月中旬,上级指示宝源县组织成立平津战役担架团,集中在独石口制作担架400多副。平头梁担架队参加。12月21日,参加了解放新保安战役,无一伤亡,受到华北野战军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