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唤醒了英山一批有志青年。彭干臣在安庆学习时,与许继慎、舒传贤等青年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安庆学习的方洛舟、姜高琦等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声援北京五四学生运动,成立学生联合会,发售《新青年》《湘江评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安庆地区学生开展反封建反军阀的“六二”学生运动,被称为“醒皖第一声”,影响全省乃至全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彭干臣、傅维钰等一批热血青年为寻求革命真理,纷纷进入黄埔军校。傅维钰等25位青年在东征和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1921年英山有了第一个共产党员(陈卫东)。1927年夏,萧伯唐等在蔡家畈建立了英山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支农民武装(西段人民自卫团)。6月,创立了中共英山特区委员会,1929年6月,成立中共英山县委员会,领导英山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时期,英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3月,中共英山县委领导了“三二暴动”,揭开了英山人民武装斗争的序幕。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英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英山第一支地方武装——英山红军游击总指挥部(下设五个大队)。4月,英山成为皖西早期赤区之一,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建立了中共红山(英山)中心县委和红山县苏维埃政府,领导英山、太糊、宿松、潜山、罗田、蕲春、蕲水、黄梅、广济9县革命工作,英山成为皖西和鄂东南的大后方、鄂皖边区革命中心。红一军、红八军、红十五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先后以大别山为游击根据地,转战英山。陶家河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唯一红色地标。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英山既是抗战的前线又是后方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五师的主要游击地之一。英山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制定和实施抗日救亡十大政纲。抗日救亡的各项事业建设轰轰烈烈,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英山的抗日动员工作,在大别山地区非常突出,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工作成效显著。1939年秋,英山被授予“抗日模范县”,老百姓称杨必声领导的县政府使“万家生佛”。他到延安后,草拟的中原大别山工作总结,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关注,称“值得总结,以利将来再接再厉”。
在英山边区联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援新四军五师开创和坚持了蕲太英、蕲太英浠、英立霍岳太、蕲浠英罗边区抗日根据地,使抗战形势逐步好转,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英山成为大别山地区的早期苏区和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