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升(1908~1936),楼坪乡冯庄人,中共安塞县委第一任书记(时称工委书记)。
郭东升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弟兄三人,排行老二。幼年就读私塾,因家贫辍学。稍长,随父兄劳动。性刚强,好打抱不平。因聚众谈论国民党腐败、黑暗,反动当局严密监视其言行。1929年父亲暴卒后,天灾接踵,家境维艰。1931年春,因躲粮捐,被反动民团抓获吊打。经群众相救,逃往异乡谋生。1934年农历三月二十日,陕甘红军骑兵团奔袭高桥寨,国民党民团怕东升给红军带路,限制其行动,欲加逼害。5月初,东升以赶庙会卖饭为名,逃奔保安永宁山,参加了红军。后受刘志丹指示,潜回楼坪川,秘密进行活动。同年11月,经陕甘特委特派员、共产党员王万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楼坪川赤卫队大队长。
1935年5月,奉陕甘特委指示,东升率赤卫队、少先队配合红军,参加了解放安塞的斗争。在攻克高桥寨、新乐寨、李家塌寨子等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刘志丹的表扬。红军主力撤离后,为防止国民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他率领赤卫军,动员广大群众日以继夜地拆除了国民党修筑的寨城和工事设施。其后,东升带领赤卫军接连袭击了国民党在延安附近的盐店子、裴庄等据点。重创敌军,缴获武器弹药武装了赤卫军。并没收了盐店子民团团总李汉华、联保主任冯有福的家产分给群众,打击了国民党民团的嚣张气焰。至此民团龟缩回延安,再不敢轻举妄动。
1935年6月,陕甘特委任命东升为中共安塞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赤少部长。他与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王巨德、张良才等,全力以赴投入到保卫、巩固革命根据地、建设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他们经常深入基层,充分发动群众,开展防奸反特、建立各级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创办列宁小学、发展根据地经济等,各项工作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东升无私地为革命奔忙,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信。
1935年9月,国民党发动了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东升等领导安塞军民参加了反围剿斗争。9月中旬,县工委、县政府任命东升为全县支前工作总指挥,率领二三干名赤卫军、少先队奔赴崂山前线。由于东升指挥得力,安塞支前大队在给部队送粮送草、运送弹药、战场抬担架、押送俘虏等支前任务完成得好,受到刘志丹的嘉奖。奖给东升驳壳枪一支,奖给赤卫军、少先队长枪40余支和不少弹药、物资。不久,错误肃反开始,东升被降职为高桥区委书记。
1936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东升置个人恩怨于不顾,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抗日图存的统战方针,奔波于东北军驻防的盐店子、杨崖、裴庄、河庄坪等地,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散发陕甘工委编写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老家去》、《枪口对外,一致抗日》、《阻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油印小册子。并在裴庄建立了东北军工作办事处,直接与东北军中下级官兵密谈,争取东北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1935年农历十月初六,国民党延安自卫团长李汉华带领自卫团包围了川口村。东升等6人被捕,当晚11时被杀害于延安城北门外,时年2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东升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录入《陕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