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人物 > 彭司琰
    姓名:彭司琰
    出生日期:
    性别:女
    彭司琰,女,,土家族,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迁陵镇一个土家族的封建家庭,不满周岁,父亲病故。1933年升入长沙周南女子高中,后转学到省立桃源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乡保靖任教,很快当上县立模范小学校长。
    1938年,中共湘西工作委员会成立,次年彭司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湘西工委领导,到保靖宣布成立中共保靖县委,她被任命为中共湘西地下党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在任职期间,重视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相继建立模范小学、竟择小学和国立八中初三部三个支部,共有党员24人,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党组织的外围成立了“学生战时服务团”、“抗日
    宣传队”、“抗日儿童团”等抗战团体,她和同志们经常组织学生和样众演唱《黄河大河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并组织抗战宣传队深入偏远的山村演出,方圆10多里的农民都打着火把来看
    她们的节目。
    她同时担任县妇女会主任,组织召开县妇代会,积极宣传妇女解放和抗日救亡的主张,并动员妇女界人士和学生为抗战义卖和募捐,为前方将士做寒衣。她还根据党组织的要求,做好保靖县上层人士的团结、争取工作,把尽可能多的力量团结。到抗战救亡的队伍中来。一时间,在这座地处湖南西部边陲的小山城,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团结一致、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前方将土英勇杀敌的消息。
          1941年初,由于叛徒出卖,湘西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组织决定她撤离保靖县城。1942年春,她到保靖水银乡花桥村办“英奇小学”,继续推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继续宣传抗日救国。1948年,“英奇小学”已成为保靖县农村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小学,为推动保靖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8年初春,她赴粤找党组织。后在香港找到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人之一张枫(真名饶章枫,广州解放后的中共华南局第一任统战部部长),在张枫领导下,她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付的任务。
        1950年,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她带着全家7口人从香港回到新中国,中共华南局党组织送她到南方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她先后多次慷慨解囊为广州市等建“托儿所”、《南方日报》、南方大学以及为抗美授朝捐款。1953年,她请求由广州调回长沙,回周南女中任教,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1985年6月21日,中共长沙市委批复恢复她的中共党籍。她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次缴纳党费800元,说要补上40多年来的党费。离开工作岗位后,享受正县级离休待遇。
    听说花桥小学(原英奇小学)年久失修,校舍简陋,校园破烂,1986年10月10日她抱病起草《劝募复修花小倡议书》,全家带头捐款3000元,共收到捐款2.5万元,在花桥小学修建了一栋有6间大教室的校舍(此为湘西第一所希望小学)1989年3月13日,彭司琰因病去世。其子女遵循她的遗愿,为家乡人民做贡献。1994年为花桥
    村修建了一条长4.7公里的“希望路”,1995年为花桥建成了地面卫星接收站,设立“奇虹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为花桥小学倒架整修原“英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