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举平(1904—1977),出生于东兰县武篆镇弄竹村一个穷苦壮族农民家庭。他受过高小教育,1925年09月,参加韦拔群在北帝岩开办第一届农讲所学习。结业后,被派往中山一带开展农运工作。1926年02月,受韦拔群指派到凤山县和廖源芳一起在长里中区、本农等区宣传,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5月,进入广西省农民部在南宁开办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学习归来后,受县农协会委派,负责到各区巡视,协助当地农协会组织群众,打击土豪劣绅。1927年秋,在东兰的东山(今属巴马)、中山一带,领导当地农军和革命群众反击桂系军队“围剿”。1928年春,率领太平农军在东山弄场伏击敌军运输队,缴获粮食几十担和一批枪支弹药,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1929年01月,经韦拔群介绍,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成立中共东兰县委员会,黄举平被选为县委副书记,12月百色起义后,他任东兰县委书记,领导全县革命斗争,成为韦拔群得力助手之一。1932年01月,右江特委和独立师党委在西山弄京村果六峒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让黄举平带一批干部到黔桂边开辟新区,他立即率领一批干部上黔桂边界活动。6月,在天峨县林友屯成立中共黔桂边委和黔桂边革命委员会,并担任边委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在他出色领导下,黔桂边区革命斗争红红火火。1932年10月,韦拔群不幸牺牲传到黔桂边,他亲自组织召开追悼大会,会上他坚定地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拔哥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红七军总有一天会打回来的,我们一定会胜利!”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极大地鼓舞了战友们。1934年春,将黔桂边工作移交给韦国英负责,秘密返回西山根据地,一面整顿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一面派人到右江下游与中共右江下游党委联系,经一年艰辛努力,恢复和健全了弄京、弄纳、果朴、中山等9个党支部。1935年04月,在中共思果中心县委帮助下,重建中共东兰县委,他仍任县委书记。5月,东兰县委改为中共东兰中心县委,他仍任县委书记,下辖黔桂边委、凌凤边委、西山区委、东山区委和6个直属支部。1936年02月,在西山弄京村弄水峒屯建立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并任主席。这期间,一个以西山为中心,东兰、凤山和黔桂边区广大地区的革命斗争活跃起来,他成为这一地区的擎旗人。1937年01月,任中共桂西区特委委员,8月至12月,他与其他领导坚决抵制桂西区特委书记黄桂南右倾投降错误,保存右江上游一批革命武装。
解放战争时期,黄举平任东万凤中心县委副书记兼农民部部长,西山县长等职。他虽身体不太好,常病缠身,仍坚持领导东兰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东(巴)凤全境作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黄举平任东兰县委书记兼县长,后调任百色专署民委副主任。1955年04月,调任广西省民委副主任。1962年06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主任。1959年1月和1964年11月,被选为全国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参与讨论管理国家大事。1977年07月16日,因病逝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