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举平,1904 年 6 月出生在东兰县弄竹村一个壮族贫苦农民家庭。黄举平受过高小教育,1925 年 9 月,韦拔群在北帝岩洞开办东兰县第 1 届农讲所,他入所学习,结业后,派赴东兰,中山一带开展农运工作。1926 年 2 月,黄举平受韦拔群指派,到凤山县和廖元芳一起,在长里、芳山、中区、本农等区宣传,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5 月,进入广西省农民部在南宁开办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 年 3 月受县农协会委派到各区巡视,协助当地农会组织群众,打击土豪劣绅。1927 年秋,在东兰东山、中山一带领导当地农军和革命群众反击桂系军队“围剿”。1928 年春,率领太平农民在东山弄伏击敌军运输队,缴获粮食几十担和一批枪支弹药。1929 年 1 月,经韦拔群介绍,黄举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 10 月,他选为中共东兰县委副书记,1929 年 12 月,百色起义后黄举平任东兰县委书记,领导全县革命斗争,成为韦拔群的得力助手之一。到任一个月,黄举平就把全县党政军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起来,建立党的区委会 8 个,党支部 49 个,)发展党员到 400 多人;到 1930 年下半年,全县有党员 1000 余人,同时建立了 9 个区,156 个乡苏维埃政府;工、青、妇和赤卫军组织也相继建立,拥有赤卫军 2050 人枪。1930 年 4 月,黄举平在东兰进行土地革命,到 5 月中旬就顺利完成分田分地任务,发完土地使用证。1930 年 9 月初,黄举平接任东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 年 3 月,桂系军阀联合奥系军阀和地主武装共万余兵力,“围剿”右江革命根据地。黄举平领导县委和苏维埃政府撤除东兰县城,进入深山,在中山一带领导反“围剿”斗争。1931 年 8 月,黄举平任右江革委会主席。1932 年 1 月,黄举平带一批干部到黔桂边开辟新赤区,6 月,在天峨县林友屯成立了中共黔桂边委和黔桂边革命委员会,并担任黔桂边委书记和革委会主席。1932 年 12 月,右江特委书记、独立师政委陈洪涛英勇就义,右江革命根据地,遭到重大损失,东兰、凤山根据地已被破坏,1934 年春,他把黔桂边的工作交给韦国英负责,秘密返回东兰西山,一面整顿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一面派人到右江下游与中共右江下游党委联系。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恢复健全了弄纳、中山等 9 个党支部,1935年 4 月在中共思果中心县委的帮助下,重建东兰县委(后改为中共东兰中心县委),并任书记。下辖黔桂委、凌凤边委,西山边委、东山区委和 6 个直属支部。1936 年 2 月,在西山弄水洞建立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并任主席。1937 年 1 月中共桂西区特委成立黄举平任委员,同年 8 月至 12 月,在百色国共合作抗日谈判期间,黄举平坚决抵制桂西特委书记黄桂南的右倾投降错误,从而保存了右江上游的革命武装。抗战时期,东兰西山的党组织和革命队伍,再次遭到敌人摧残破坏,一度与上级失去联系,但黄举平仍然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领导东兰各族人民开展斗争,直到 1945 年 2 月,中共桂西南区特派员覃桂荣到东兰西山找到黄举平,中共东兰县委和上级党组织才恢复联系,根据覃桂荣的指示,整顿党的组织 ,成立了中共西山特区,黄举平任书记。
黄举平,1904 年 6 月出生在东兰县弄竹村一个壮族贫苦农民家庭。黄举平受过高小教育,1925 年 9 月,韦拔群在北帝岩洞开办东兰县第 1 届农讲所,他入所学习,结业后,派赴东兰,中山一带开展农运工作。1926 年 2 月,黄举平受韦拔群指派,到凤山县和廖元芳一起,在长里、芳山、中区、本农等区宣传,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5 月,进入广西省农民部在南宁开办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 年 3 月受县农协会委派到各区巡视,协助当地农会组织群众,打击土豪劣绅。1927 年秋,在东兰东山、中山一带领导当地农军和革命群众反击桂系军队“围剿”。1928 年春,率领太平农民在东山弄伏击敌军运输队,缴获粮食几十担和一批枪支弹药。1929 年 1 月,经韦拔群介绍,黄举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 10 月,他选为中共东兰县委副书记,1929 年 12 月,百色起义后黄举平任东兰县委书记,领导全县革命斗争,成为韦拔群的得力助手之一。到任一个月,黄举平就把全县党政军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起来,建立党的区委会 8 个,党支部 49 个,)发展党员到 400 多人;到 1930 年下半年,全县有党员 1000 余人,同时建立了 9 个区,156 个乡苏维埃政府;工、青、妇和赤卫军组织也相继建立,拥有赤卫军 2050 人枪。1930 年 4 月,黄举平在东兰进行土地革命,到 5 月中旬就顺利完成分田分地任务,发完土地使用证。1930 年 9 月初,黄举平接任东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 年 3 月,桂系军阀联合奥系军阀和地主武装共万余兵力,“围剿”右江革命根据地。黄举平领导县委和苏维埃政府撤除东兰县城,进入深山,在中山一带领导反“围剿”斗争。1931 年 8 月,黄举平任右江革委会主席。1932 年 1 月,黄举平带一批干部到黔桂边开辟新赤区,6 月,在天峨县林友屯成立了中共黔桂边委和黔桂边革命委员会,并担任黔桂边委书记和革委会主席。1932 年 12 月,右江特委书记、独立师政委陈洪涛英勇就义,右江革命根据地,遭到重大损失,东兰、凤山根据地已被破坏,1934 年春,他把黔桂边的工作交给韦国英负责,秘密返回东兰西山,一面整顿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一面派人到右江下游与中共右江下游党委联系。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恢复健全了弄纳、中山等 9 个党支部,1935年 4 月在中共思果中心县委的帮助下,重建东兰县委(后改为中共东兰中心县委),并任书记。下辖黔桂委、凌凤边委,西山边委、东山区委和 6 个直属支部。1936 年 2 月,在西山弄水洞建立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并任主席。1937 年 1 月中共桂西区特委成立黄举平任委员,同年 8 月至 12 月,在百色国共合作抗日谈判期间,黄举平坚决抵制桂西特委书记黄桂南的右倾投降错误,从而保存了右江上游的革命武装。抗战时期,东兰西山的党组织和革命队伍,再次遭到敌人摧残破坏,一度与上级失去联系,但黄举平仍然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领导东兰各族人民开展斗争,直到 1945 年 2 月,中共桂西南区特派员覃桂荣到东兰西山找到黄举平,中共东兰县委和上级党组织才恢复联系,根据覃桂荣的指示,整顿党的组织 ,成立了中共西山特区,黄举平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