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遗址遗迹 > 抗日红军大学

    抗日红军大学

    面积:2108㎡ 地址:志丹县城南端前桥半山腰
    简介

    1935年12月,党中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时,全国的政治形势正处在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关头,毛泽东主席及时地指出:“这种转变是不容易的,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培养干部,成为主要的一环”。为了适应这个转变,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有马列主义水平的干部。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创办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7月,红军大学随同党中央迁到保安。    

    抗日红军大学在保安开办时,校舍、教员和教材极度缺乏,并且面临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生存危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抗日红军大学却能蓬勃发展,“越抗越大”。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向国外读者介绍抗大情况时这样说:“有什么别的学校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做课堂笔记本使用?或者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每月不到十五元银洋?或者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红军大学就是这样。”“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    

    保安的石窑洞,是为民族解放铸造钢铁栋梁的红色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