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旧址
1947年03月,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严重受挫,不得已改变方针,集中主要兵力对东西两翼的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于是,1947年0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的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彭德怀管西北战场作战,贺龙管后勤,陕甘宁与晋绥合并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西北局与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并迁往临县。08月18日,贺龙、习仲勋率部渡过黄河,贺龙就驻在沙垣村的楼院。
为了全力支援前线,贺龙、习仲勋、林伯渠、王维舟、贾拓夫等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领导共同研究,迅速实行了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财政经济的统一,成立了统一的西北农民银行和西北贸易公司。在军队供给上实行统筹统支。财务部门和供给部门合并,做到财供统一。9月下旬,西北局在临县沙垣村楼院二层召开了财经会议,认真总结了半年来边区财经工作的经验教训,为解决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提出了新的对策。
为了保证前线部队的需求,在陕甘宁各地成立兵站,由地区专员和县长兼任站长,负责筹粮、筹款、运输、供应,保证野战军打到哪里,就可在哪里得到供应,做到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要弹药给弹药,要兵员给兵员。同时动员和组织了庞大的运粮队伍,从晋中、晋西南以及其他解放区调运了大批粮食到陕北。贺龙还专程到运粮队检查,看到沿途各地,男女老少齐上阵,车拉肩扛,运粮大军络绎不绝,感慨地说:“毛主席说得好,兵民是胜利之本啊!”在晋南常年有数万人的千里运粮队伍,赶着运粮牛车连绵不断地奔波在通往陕北的路上。
1947年冬季来临前,部队急需越冬的被服和经费。贺龙和习仲勋、林伯渠等研究决定做贸易生意,将陕甘宁、晋绥的土特产运到边界地区,再让商人们转运到国民党统治区出售。贺龙调派绥蒙军区副政委张连志带两个骑兵团去完成这一特殊任务,他对张连志说:“你现在的头衔是陕甘宁晋绥游击司令,但你这个司令主要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做买卖。你的两个骑兵团,一个到关中,一个到晋南,把土特产卖掉,换成钱、金子、银元以及前线需要的棉花、布匹、鞋袜等物资,以供前方急需。”贺龙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两部电台,每天联系,掌握动态。张连志不辱使命,做了3个月的买卖,换回了大量的现金和物资,有力地支援了部队南下作战,把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
武器弹药也是后勤保障的重点。在晋西北建起了14座兵工厂,生产了大量山炮弹、迫击炮弹、手榴弹、炸药、子弹,有力地支援了西北解放战争。
在兵员补充方面,贺龙的策略是加强联防军区地方兵团建设。在部队压缩机关,充实连队;在老区动员失散兵员归队;在新区动员群众参军,组织游击队,千方百计扩大地方兵团。这样做一方面可作野战军的补充兵团,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升级为野战兵团。毛泽东称这一办法很有战略眼光。在陕甘宁和晋西北这样人口稀少、连年征战的地方,仅1947年就动员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军。在兵员动员、扩大地方兵团的基础上,到1948年底,在陕甘宁和晋绥地区的野战部队扩大到了7个纵队零2个旅。到了1949年06月,西北野战军已从小河会议时的3个纵队,发展成按三三制编制的2个兵团、6个军、18个师22万人的大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西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多年后,毛泽东感慨:“就那么一些人,能够打出那样的结果,那样的局面,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贺老总在沙垣村驻扎期间,工作非常繁忙,每天来往电报不停。据村民回忆:那时村里面电台可多了,院子里经常听见滴滴答答的响声。贺龙常穿的衣裳和一般士兵穿的差不多,都是灰色粗布装,他的烟布袋是衣服上的吊兜做的,有时间就和院子里的小孩逗玩。真是指挥千军万马神态自若,热爱群众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