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七厂
面积:不详㎡
地址:水源村
简介
水源村属于临县招贤镇。这里山高沟深,地形十分复杂,虽然交通不便,但地下资源丰富,煤铁储量很多。历史上当地群众就有挖煤、炼铁的传统,许多群众熟悉生铁铸造工艺。
根据中共中央统一部署,1947年03月军工七厂从陕西省李家坪迁到水源村。七厂时有职工500余人,厂部下设总务股和技术股。生产系统有四个股:即一股炼铁;二股车工,三股翻砂、炼铜和木工,四股是锅炉和动力。生产设备有日本式皮带元车(车床)2台,刨床1台,钻床1台,三节卧式锅炉1台,15马力蒸汽机1台。
该厂主要任务:一是利用当地煤铁资源和群众铸造技术,铸造各种型号的炮弹壳和手榴弹壳,供军工二厂加工。二是修理从前线运来的各种枪支,包括手枪、步枪、机关枪和冲锋枪。
1948年06月,该厂技术人员刘柏罗、路青设计的炼铁小高炉在水源落成,这是晋绥边区第一座炼铁炉。它的投产开创了晋西北高炉炼铁的历史,使晋绥军工的炮弹产量成倍增加。
该高炉容积4.22立方米,采用管式大风量鼓风,日产高硅生铁一吨,用于制造各种型号的炮弹壳和手榴弹壳,以供应设在5华里之外的张家沟、光明村的军工二厂进行再加工。当时驻临县各个军工厂生产的各种炮弹、手榴弹的弹壳都是在水源村铸造,然后运往其他村加工制成成品的。可以说,水源村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1948年初,贺龙元帅一行人骑马来厂视察时,由于门前岗哨人员不识来人身份,被挡在大门外,直到厂部来人才被放行。当时吓坏了岗哨人员,以为闯祸了,会受到处分。没想到因警惕性高,认真负责得到厂里和贺龙将军的表彰。
军工七厂在水源村的工作一直坚持到1949年08月,完成了军工生产的使命,移交地方成为农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