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遗址遗迹 > 白桐达湾国际交通站遗址

    白桐达湾国际交通站遗址

    面积:8000㎡ 地址:吉生太镇泉掌子村东1.5公里
    简介

    白桐达湾位于吉生太镇泉掌子村东1.5公里,小南壕村西1 公里处,原属四子王王府王公台吉放垦牧场,此地西南1公里有一处常年涌流的泉水。1936年,山西大同籍九户皮毛匠购得此地,在茂密的柳树林和一人多高的芷芨草丛中盖起土房,共三姓九户人家。时任中共北方局秘密交通员的段占元见该村处于民地(农区)与分牧地(牧区)分界地带,管理相对薄弱,是建立交通站点较为理想的场所。以旅蒙商人的名义,在村东圈起大院建起了三间库房。并将于华、张米富等全部村民发展成为抗战时期的堡垒户,为建立国际交通站打下了基础。

    1940年2月——1943年5月间,白桐达湾地下交通站成为中共中央机要局建立的大青山至乌兰巴托国际交通线的主要交通站。国际交通三人小组在武装护送队的保护下,我党的一些重要文件、资助经费都经由该站安全往返。中共多名重要人物,如刘亚楼、李天佑、冼星海、郝登鸿等途经该站往返于前苏联。

    白桐达湾也是抗日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地之一。在段占元的精心安排下,1939年冬至1942年间;以白桐达湾村为中心发展周边几个村,建成为我军储藏加工军需物品的集散地。首先是,通过张桂山公合成永益堂的商贸活动,为我军采购常用物资及置换成烟土(经费)。其次是,购置缝纫机在村南边的大南壕村与当时信诚乡副乡长李永元合伙开办皮坊,加工皮衣帽。在白桐达湾村全体村民都是皮衣加工厂的工匠;在大南坡村设毡坊,加工毡靴袜;供不应求时还将其余任务分配给八楞以力更村的个体皮毛匠手工缝制;第三,将这些物资一部分封存在白桐达湾村山后的王家圪旦村,一部分派胆大心细的庞银卯(张桂山表弟)、能说会道的杨玉喜(裁缝)分别送往延安、晋西北及大青山游击根据地。

    1942年夏季,日伪对游击根据地实施了铁壁合围式的扫荡。日伪军查抄了白桐达湾全村,抓捕了于华和张米富,两人尽管受尽百般折磨,但他们宁死不屈,没有泄露八路军的丝毫情况。张米富被杀害,于华后经保释但已致残。全村被迫陆续搬迁,该村原址现为废墟。